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提醒家长脑力超常的孩子通常会有3个坏毛 [复制链接]

1#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想必各位家长都听说过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项能力,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脑力?

脑力其实是和体力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对应的是身体,一个对应的是大脑,脑力泛指大脑所产生的思维、记忆、情绪、精神等一切能力与能量,并且还包括智经验、知识、智力以及心理等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不少儿童心理学专家都曾做过儿童脑力测试,结果均发现这些脑力超常的孩子,总会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而家长一般都喜欢将这些行为归类为坏毛病,并对其进行管教,来改变孩子。

家长们殊不知,自己正在悄悄的破坏孩子的天赋,

孩子生来就是天才,但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被父母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赋。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在用成人的眼光来判读孩子的行为,其实很多所谓的“坏毛病”都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家长一定要牢记。

提醒家长:脑力超常的孩子通常会有3个“坏毛病”,不要过多干涉

一、喜欢模仿

模仿可以说是脑力好的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快速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这种模仿能力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孩子容易模仿一些家长的坏习惯,这样也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未来生活造成影响。

家长对于这种孩子不要盲目打骂,因为父母打骂他的行为,他也会学习、模仿并且发泄在比他弱小的人或者事物上,对此我们应该从自身改变,将自己的坏毛病改掉,并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快速学习自己身上的优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各家优秀。

二、做起事来,会忽略周围的一切

脑力超常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投入,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父母怎么叫孩子都没有听到的情况,对此想必绝大部分父母都会气冲冲的过来质问孩子:“你是不是聋了!”

家长训完孩子是解气多了,但是这突如其来的训斥,会让孩子的大脑久久不能平静,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或者学习上也很难再次进入专注的状态,这对孩子的造成的影响,将会伴随一生,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孩子。

三、爱“破坏”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孩子从小就爱“搞破坏”,就是拆拆这个、拆拆那个、小到遥控器、小玩具、大到家具、家电,每次父母下班回家看到满屋狼藉,都会将孩子暴打一顿,但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并不是故意破坏,而是对这些东西感到好奇,想要拆开一探究竟。

要知道孩子在拆卸东西的时候,不仅仅要动手、更需要动脑,这个时候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元将会飞速发展,同时手又是我们人体敏感神经最丰富的部位,在拆卸过程中时所带来的刺激也能提高大脑的发育速度。

经常爱拆东西的孩子,往往要比那些特别老实的孩子更聪明,就是这个原因。

当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有以上3种坏毛病,那么恭喜你,有一个脑力超常的娃,不用过多干涉!

想培养出聪明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特定的规律,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发展规律给予引导和教育。聪明的父母都知道,想培养出聪明孩子,就不能不重视孩子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专注力。

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要经过它才能进来。简单说,没有注意力的参与,感觉、知觉、记忆等思维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周围的世界,认知感悟并得出自己的理解。当然,如果孩子从小就注意力集中,那么他的起点要远远高于其他孩子,日后就会表现出优秀的品质,比如做事不丢三落四、自控力强、专注力强、自信心足等。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从玩中锻炼。比如,让他玩拼图,练习“坐得住”;给他一长串数字,并反复测试;也可让他听指令拿物品,即家长发出指令,说个词就让孩子拿出对应的物品。

2、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概括、判断等方法,科学的得出结果的能力。

孩子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仅如此,逻辑思维对孩子的观察、判断、思考能力都有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研究认为,

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

所以,家长要抓住孩子的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概念。比如带孩子整理玩具,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好。让孩子体会同样的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还可以和他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比较不同分类的优劣。在这个充满乐趣的整理过程中,孩子的逻辑观念能够慢慢建立。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游戏绘本的力量,不需要上辅导课,也可以为孩子塑造强大的逻辑思维,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五味太郎为孩子设计的逻辑思维启蒙书。书中的游戏从数感、逻辑推理、空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为小朋友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每个游戏设计都童趣满满,生活气十足,孩子爱玩还能提升逻辑能力。

五味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绘本作家,曾出版过多本作品,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奖等众多奖项,在中国也有庞大的粉丝团。

五味太郎说:“图画书,要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给孩子,而不是单向的趣味灌输。”他强调以孩子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带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观察,他的作品总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惊喜。

“思维游戏书”里,有哪些思维游戏呢?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一共有5册,分别是:《找一找,变聪明》《数一数,变聪明》《想一想,变聪明》《玩一玩,变聪明》《做一做,变聪明》,总之就是让孩子玩着玩着变聪明就对了。

每册书都有12个游戏,全套5册共包含60个游戏,每册游戏的难易程度相当。为了避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每册的游戏形式五花八门,同一册书中就有迷宫、比大小、找不同和关键特征、图形分解或合成、逻辑推理……非常丰富,可以提升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

比如《找一找,变聪明》中,既有找关键特征的游戏,引导小朋友观察物体的关键特征。

又有数字迷宫的游戏,考验小朋友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还有这种连线题,考验细心和手眼协调能力——别小看细心对数学学习的作用,想想我们小时候因为粗心多少次丢分。

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游戏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翻开《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你会发现,看起来可爱的游戏其实涵盖了数的概念、集合、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等非常关键的数学能力训练,兼有锻炼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内容。

比如,培养孩子数感的:

数感可不是简单的认识数字,而是知道数字包含的“大小”概念。这个游戏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

比如培养孩子空间想象力,经典的盒子游戏,大人也要思考一会儿呢。

还有培养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考验了孩子对数序的理解。

可以说,所有游戏都以能力塑造为目标。很多游戏,虽然不难,但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真的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

融入生活场景,语言简洁易懂

3~6岁的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为了让他们能专注在游戏中,尽可能用简洁的画面代替文字,清楚地告诉小朋友该怎么玩。

比如,下面这个手指散步的游戏。一看到小手,小朋友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这个游戏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和细心。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具体而形象的东西,数学却很抽象,五味太郎花了很大精力,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

比如小朋友吃甜甜圈的场景,这个游戏既考验了小朋友“数的分类”,又帮助小朋友理解“零”的概念,还能启发家长在生活中照搬这个方法,让小朋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有爱的童书,总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有爱细节。如果平时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会在生活中为孩子设计些小游戏,那么这套书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