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聚中一位朋友全程愁眉苦脸,仔细一问才知道他家的小儿子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期末考试。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倒数,四年级一开学,夫妻俩轮流开始辅导孩子作业,可孩子却吊儿郎当,推一下走一步,家里不免鸡飞狗跳。朋友说:“眼看就要小升初了,我问他打算怎么办,学习时候总是三心二意想着玩游戏,一考试就全班倒数。
谁知孩子对我说:“爸爸我觉得我就不是学习的料,我以后想当个游戏主播。”朋友向我求助:你不是家庭教育师么,我该如何让孩子逆袭呢?
孩子学习不好,老师却总说:
他脑子聪明的很,就是不学习。
于是爸爸妈妈认为,只要把他按在桌前,认真学习,成绩是肯定能提升的。
这样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没错的,强制性的增加学习时间,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成绩。但却会伤害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旦父母放手,孩子可能会更加放纵自己。
脑科学揭示学习的本质
脑力工程师孙路红在《如何学习》的序言中说:刻苦学习已经过时了,现在是科学学习方法的天下。
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越是努力,成绩越好。如果明明孩子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成绩却不见提升,那么,宝爸宝妈就会觉得,一定是他专注力不够,看似在学习,实际是走神儿。
我们总是把学习看作一件“苦差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习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只是很小一部分。
脑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出的学习本质,能帮助家长们了解,提升孩子学习能力,到底该从什么方向着手。
如何衡量一个孩子是好学生,还是差生呢?大部分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内给出答案:成绩。但其实成绩只是学校用来衡量孩子写学习成果的标准之一。我们都考过试,知道发挥、试卷内容等都会影响这个评估结果。而最终认知水平,才是孩子学习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最终认知水平的提升,需要孩子经历
辨别——理解——深度理解——应用——指导别人
六大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学习到一个公式,通过理解知道公式运用的原理,通过深度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实际的题目中学会如何应用,最终如果同学不会做,孩子还能给他完整讲解。
而在和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仅仅做到“解题应用”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但是很可能孩子并没有真正获得,“最终认知水平”的提升。
学习能力的三大基石
如果将学习当做一个大厦,最终认知水平就是这座大厦的高度,而决定孩子“学习之塔”高度的,是这三个重要的基石。
第一大基石:兴趣
大部分家长都了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往往容易忽略。我们经常和孩子说:“学习就是要刻苦。”“现在不吃苦,以后会很难!”大量的负面信息输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了“学习=吃苦”的刻板印象。
第二大基石:专注力
有了兴趣,启动学习后,专注力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就扮演着保持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表哥向我吐槽小侄子专注力差,但是他却能在两个小时中通过查攻略、反复测试学会一款复杂的新游戏。
他在这个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连厕所都顾不上去。学习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可见专注力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第三大基石:记忆力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在位科学家中,只有1位记忆力较差;位演说家中,只有3位记忆力较差;
学习的过程是对信息的加工和运用,但是大脑中首先要有这么多的信息。尤其在孩子学习的初级阶段,好的记忆力,有时候直接决定了,孩子掌握的知识量和认知效率。
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有位朋友上学时,是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高三时学校分班,他进入了传说中的“清北班”,本以为他会学习更加刻苦,谁知他还是继续参加篮球队的训练、玩游戏。但是似乎这些事儿都不会影响他的学习。
有些人说他天生聪明,有人说他白天玩耍晚上刻苦,但后来在一篇脑科学论文中,我发现了答案,原来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在潜移默化的提升着学习能力。
A.养成运动习惯。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中学,要求学生早晨7点到校,先进行每日晨练,然后再回到教室去上文化课。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孩子起得太早,早上上课效果肯定不好。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些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学习效率更高了。
这是因为人在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大量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让身体达到一种“巅峰状态”,大脑也达到了最佳状态,所以在运动后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
让孩子坚持运动的好处不止如此,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保持运动的习惯,还可以对大脑的发展造成物理上的改变,增加大脑神经纤维突触的质量,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B.持续进行课外阅读。在我的书苑活动中,很多家长都要求我给孩子推荐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书”,也有父母说孩子总是在网上看小说看书,希望能给孩子买点“正经书”。
其实,大部分的书都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只是这种帮助不仅仅在书本中,更在读书的过程中。
无论阅读什么书籍,我们都需要多个脑区进行写作,并从大量信息中快速找到重点。脑神经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安排人们连续九天阅读“小说”,并发现人们大脑中负责语言处理、故事理解,与感觉相关,与运动系统相关的几个脑区的神经元联结都明显增强。
可见,保持读书的习惯,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凌晨妈妈来叨叨: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上,总觉得力不从心。找不到方法,其实在帮助孩子学习上,家长也一样需要不断进步,用最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网晒3岁娃背诗首?中文教授:真正该启蒙的是诗意!
“我们夫妻学历挺高,但孩子笨”,家长常说,却起反效果
papi酱孩子随父姓被反讥?对孩子来说,有两种特质的妈妈才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