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九条读书达人讲书狂人教你 [复制链接]

1#

摘自《阅读力》

——唐琪凯

“大唐读书会”学习平台创办人兼首席讲书人

英国博赞思维导图管理师

企业家私人演说培训教练

纵横演说培训机构创始人

10年读书达人,每年读书+本;5年讲书狂人,精讲图书+本。

古人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本书中的阅读技巧大多适用于实用类书籍,诸如文学小说、散文诗集、课程教材等内容,并不完全适用,希望读者能够辩证地理解和应用书中技巧。

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我们正变得异常“脆弱”——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读,“知识焦虑”阵阵袭来!然而焦虑是无意义的,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其实这句话就是在告诫我们,在面对无穷的世界时,不要用有限的时间去追赶无限的知识。我们应当“以有涯随有涯”“以有限对有限”,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内容上——那些能够帮助你理解人生、分析眼前世界、满足好奇心并能解决你遭遇到的问题的知识,才是你值得花费时间阅读的内容。

要读什么书?具体要读什么书呢?建议你带着以下三种精神去选书。

第一,科学精神。多读具有科普性和原理性的书,这类书可以帮助你掌握和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和规律,提升你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让你眼前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晰,让你对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就像上学阶段我们所学习的生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都是属于科普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它们的核心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增强我们的理性判断能力,最终让我们的思考与决策变得更加靠谱。总之,在读书的路上,要多去了解更多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与世界真相,这会使我们思考更严谨、行动更准确、活得更通透。

第二,文学精神。多阅读优质的文学类作品,这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丰盈内心、加深生命体验,进而为生命带来更多的力量。《孤独的小说家》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其实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新世界,而阅读的过程,便是让读者走进去。在那里,有我们从未去过的年代、从未到过的远方、从未见过的人,还有从未体验过的人生。阅读这样的书籍,不仅会增加我们的人生体验,还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人生,进而促进我们思考,给我们带来力量。这类书籍在读完之后,最终能记住多少内容、多少情节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新世界的“经历”会一步步内化到你的潜意识中,最终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读书是一个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阅历、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短暂的一生活出几辈子的长度!

第三,实用精神。什么是阅读中的实用精神?它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模式。真正的人生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鼓励和安慰,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的时侯,你需要听到的是“提升社交能力的秘诀”,而不仅仅是一句“别在意,大家以后会理解你”这样的安慰。事实上,我们人生中所遇到的99%的问题,早都已经有人解决过了,而这些答案也被写成了一本本书。其实你遇到的每个问题,它的背后都有一本书在等着你,你与其在困惑中原地驻足,不如行动起来去书中寻找答案。曾经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先生,在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除了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还说了许多自己的人生困惑,并希望得到答案。结果杨绛先生在回信中写了一句直戳心窝的话,她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又想得太多。”以杨绛先生的学识,去回答一个高中生的困惑并不难,但是她更希望对方能懂得自主学习,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少胡思乱想,多去书中获取答案。总之,人生种种困惑,书中自有答案。以上三种精神,便是读书的三大方向。至于如何才能找到适合你的具体的好书,还是要多读书才行。

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你读的越多,你的判断力才会越强,此时你才能在众多书中一眼找到那本最适合你的书。

人的改变并非“一书之功”

那些总想被推荐“一本书”的人,往往都怀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们在潜意识里希望通过读一本好书,就能极大地改变自己的现状,让自己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蜕变。很显然这是一种妄想。在读书的道路上,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根本不是你读过的某一本书,而是你读过的所有书。

事实上,很多事情在刚开始做的时候都看不到意义。这就像砌墙一样,如果你此时只砌好了第一排砖,那么每一块砖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现在无法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只有你把它砌到一定高度时,它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不爱读书——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读书?分为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

◆生理原因: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

人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我们会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化的信息。遗憾的是,读书人所面对的文字,恰恰是一堆抽象性的信息符号。当我们阅读这些内容时,大脑就要花费精力去理解这些内容,此时精力花费得越多,大脑就会越疲惫。当大脑疲惫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自动进入“关机”的状态。所以说,不爱读书并不是一种毛病,而是每个人的天性,大家都一样。

希望你以后不要再纠结于“读书天赋”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人天生就具备读书的能力。事实上,那些特别爱读书的人,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改变读书状态的4种方法

1.“好好说话”。

改变自己读书状态的第一步,要从说话开始。学诚法师就在《好好说话》一书里说过,“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嘴上所说的人生”。如果你经常说“好的”“会有办法的”“能做得更好”等,那么当你遇到了困难时,也总是能顺利度过。相反,如果你每天都嚷着“太糟了”“没办法了”“我不行”等,你会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说,你不必把“我不是读书的料”“我不爱读书”等类似的想法挂在嘴上,因为说的时间长了,它真的会变成现实,在心理学上,这就叫作“自我预言实现”。因此,你最好经常说“我可以提升自己的读书能力”“我能够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我可以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等。

积极的语言模式,并不是像一个秃子对着镜子说“我有头发,我有头发!”的这种自我欺骗。它是帮助我们转换思考的角度,避免把注意力放在事物消极的一面,而是多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