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本学期,我利用空闲时间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是泛泛而读,但也感慨良多。
首先,书的扉页有关他的简介就深深的震撼了我。书中大致写道:
作为一名教师,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多篇论文、约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并为此写出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著作。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从事教育工作至今也有十余年了,也有很多值得留念,值得思考,值得品味的事件,可总日忙于繁琐的日常工作,虽曾也想过要写一写,但最终还是被琐事所累,未能成文。犹记得当初选择教书时,心中也是以那些名师,专家为榜样,可如今,却渐渐的迷失在平时平淡的工作中,繁琐的事件中。思及此,再想到苏霍姆林斯基,他担任的是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所要处理得事件更多,可他却能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多篇论文、约篇儿童小故事。想到这,我深刻的明白了鲁迅先生说的:“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我也想到,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要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因为:“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其次,书中“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带给我极大启发。
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地了解。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对此一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人格的形成。为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并且,这句话也让我更加坚信自己所秉承的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出自《学记》的“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我一直认为,学生愿意亲近、尊重、佩服自己的老师,就会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待人处世之道。可是,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任课老师时,很容易影响到他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动力以及学习成绩。这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不谋而合,可见,作为一个老师,你不仅要学识渊博,同时也朔造自己人格魅力,不断地提升自己,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再次,当读到“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这条建议时,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最初读到这句话时,实际上我是很庆幸的,因为我一直是这么做的。每次上课时抑或是一节课刚刚结束时,我都会问学生这个问题。当看到学生那迷惘的,似懂非懂的样子,我总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希望孩子们弄懂并掌握知识点。
当我读到此处时,我在思考:“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承担起来。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既可以提升自己,又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好处多多,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阅读成长,要与时俱进,学习并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记录教学生活中点点滴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思考型的老师。
因为在书中,我可以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读书问题,这本书有一百章,大约有四百多处提到读书。并且他认为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爱上阅读。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教师是如何读书的呢,我们教师读了多少本教育名著,仅靠书本,实践证明,如果教育仅局限于书本,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更是教育的悲哀。中国教育报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读书,已是教育发展的严重瓶劲。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由此可见,阅读有多么的重要。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然,这本书值得一提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很多章节不仅让我沉浸其中,而且让我深思,给我影响很大,真是获益匪浅。今后我将继续走在阅读的路上,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不仅受学生欢迎,而且乐于学习的思考型的老师。
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