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各位分享做讲师时,开发课程一个最基本的模型。内训师讲课时一般都选自己熟悉的领域,你有自己的优势、经验,对新员工,新员工来说我比他更懂。所以首先找到自己的优势,但同时请注意,有优势就一定有课程吗?答案是不一定。不管是To-B也好,To-C也好,要看看学员对你的经验有没有需求!我既有优势又有需求,就可以开始着手课程的开发,不要想着我设计一门课程一次性解决学员的所有问题。
套路不够,框架不够,逻辑出现紊乱是左脑思考不足的表现。比较难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先框定一个具体的主题,用几个小时来解决它相应的问题。有了框架之后,准备教学资源包括了PPT,前辈们留下来的课件,领域里面的经典理论,还有就是讲师的个人经验。再进行细节的加工,加工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角度也要不同,所以做出来的PPT,它可能是30页,可能是50页,也可能有一版、二版!接下来要不断的进行试讲,优化、评估、升级、迭代把课程内容提炼的越来越好!可以发现在荔枝上的一些课程,也都是一个模型,定下一个主题叫,然后围绕主题设计不同的课题,比如职场新人思维导图入门培训、介绍什么是思维导图、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啊、具体思维导图有哪些非常好用的软件、具体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套很符合逻辑的框架!通过不断的收集加工,不断试讲优化评估,可能刚开始你只能讲两个小时,最后你发现你在这个体系里面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越来越透,运用的越来越多,就变成一整天甚至更多的。
其实仔细领悟,要找到每个人开放课程的优势,再结合企业学员的需求,开始定下一个目标来经验萃取,根据一个内容开始搭框架、找到优势、看看需求,定下主题。搭好框架,开始做PPT,不断试讲,优化、评估、升级。现在社会大家特别愿意为脑袋付钱,大家都明白竞争的核心已经不能靠体能了,而是靠脑力!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培训势在必行,且谁做的好谁就更有生存的空间。帮助学员创造价值,扩展他的认知,提升他的技能,改变他的行为态度,都是需要去做的事情。随着你进入对这个模型的熟悉,你自然而然就会非常清楚课程开发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