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让用户习惯于使用你的产品呢这有一个极 [复制链接]

1#
每个上瘾的产品背后,都是环环相扣的套路和设计。为什么几十年前,我们不像今天这样三句话不离产品经理、用户体验、增长黑客和口碑传播?互联网的全面崛起是这一切发生的根源。由于网络将渠道成本大大压缩,信息不对称性显著改观,推广成本也急剧降低,产品的存亡与否实际上取决于产品本身。产品不只是满足功能,还要反映人性。好的产品是一件作品,好的技术几近于艺术。产品成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产物,所以好的产品一定基于深刻的艺术品位与心理学原理。伴随互联网崛起的第二个变化,是个人的崛起。消费者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抽象概念,也不是管理咨询中拨弄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鲜活个体。他们有喜好,有态度,有品位。他们觉得自己的使用感受比花里胡哨的广告词更重要。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个人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购买与自我价值相匹配的产品。购买即是一种身份的认同,购买也是一种意见表达。而能够代表自我价值、身份认同、意见表达的东西,只能是产品本身。产能、渠道,消费者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产品好不好。好,就用得多、反复买,还推荐给朋友;不好,就用得少、不再买、告诉朋友别买。简单粗暴。是什么让产品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产品中,又是什么决定了它们持续走红或销声匿迹?答案是:当产品进入了用户的“习惯区间”,产品就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那么如何让用户习惯于使用你的产品呢?这里有一个极其简明的上瘾模型: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界定,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产品和服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正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了。多年的研究心血和实战经验最终帮助我创建了这套“上瘾模型”——供各大公司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的四阶段模型。通过这个让用户对产品欲罢不能的连续循环模型,公司无须花费巨额广告费,也不必发动强大的信息攻势,就能使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上你的产品,成为这一产品忠实的回头客。01触发新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平台,而“触发”就是促使你做出行为改变的底基。触发分为两种: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是通过发出行动召唤来暗示用户,这是打造习惯养成类技术的第一步。通常它会潜藏在信息中,这些信息会告诉用户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比如可口可乐售卖机上面醒目的文字“Thirsty?”(你渴吗),还有很多网站上大大的“登录”按钮。因为选择项越多,用户用于权衡的时间就越久。太多的或无关的选项会让他们游移不定,不知所措,甚至就此罢手。可供企业使用的外部触发有四种类型:付费型触发:做广告或使用搜索引擎推广都属于这个类型。这种方式能有效拉拢用户,但是代价不菲,所以企业最好不要长期依赖它。回馈性触发:正面的媒体报道、热门的网络短片、以及应用商店的重点推介。但是回馈型触发所引发的用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