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以为,是在帮助人们拥有自由 [复制链接]

1#

朋友问:在行给了你多少钱?

我明白这个意思是问,我这样推荐在行,在行给了多少钱,并不是问我通过约见学员,拿到多少钱。

我说:没给钱啊!我推荐给你,是因为觉得对你有用。

这个周日下午,有人从惠州惠东一个小镇上赶来深圳见我。通常来说,较远的我都不愿意约见,广州的都拒了两位,但他的理由打动了我,同意约见后,我提议说,这么远的话,也可以用视频或者电话,反正重在解决问题,他说,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不远。

还有人想从杭州专程飞过来见我,我本来想趁到上海的出差机会约见,后来时间冲突,去不了上海,劝他取消约见,因为这样成本太高。

我设想,由于网络的发达,不管是身处小镇,还是北上广深,或是杭州等城市,人们都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更加丰富的生活。事业单位目前来说比较稳定,终究是解决生存的较好选择,然而在业余时间,也许可以制作课程放到网易云课堂上,也许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在秀才、手工客等APP上崭露头角,也许未来在行可以开发出视频和电话等约见方式,人们就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人们也许可以选择居住在山青水秀的小城,然而透过网络触摸到更广大的世界。

我设想,如果一个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来到深圳,一时还找不到工作,而他又有一年以上的驾龄,他可以租辆车或者先贷款买辆车,先当Uber司机,首要解决在大城市的生存问题,其次由于时间不会像出租车司机那样被限制住,他还可以学习、了解这个城市,甚至也可能会在当司机的过程中意外地碰到工作机会。

我以为,探究这些方式,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也许是有意义的。

我用在行,也同时在用über,我的über优惠码uberqiushui,也时不时带来新的乘车优惠,30元一次,够我出门见在行学员,只是,由于约见需要耗用大量脑力,说话也累,我通常不再有力气像以前一样,和Uber司机聊天,写《路上的故事》系列。我一直以为,要深度体验,才有发言权,所以,我做各种尝试,如果我有车,我也会去做Uber司机试试。

体验这些,当然是疲累的,有次一连见了三位学员,说完四个半小时的话以后,觉得口头表达能力倒是更进步了。

然而也以为是值得的。

自由是什么?

有次和不止读书的魏小河聊天,告诉他一句话:“只要尝过自由的滋味,就无法再进入牢笼。”另外一层意思也是成立的,“身在牢笼中的人们,渴望拥有自由。”

通向自由的途径有很多种,其实不管是运用在行、Uber、秀才、手工客,还是小日子体验师等,都需要能力。这是获取自由的基础。

能力,又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有些人不愿意接触新的事物,希望“你来说服我呀,你来教我呀!”

指望别人是没用的。

我组织的私房课,有的就是通过在行报名,其实这是个门槛:如果人们连这么简单的APP都不会用,注册都搞不定,然后埋怨在行复杂,应该改进,我所讲解的内容,对他们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也不愿意传达这些所谓的“产品改进建议”,这并不是因为我和在行没关系,即使是我自己做的微博营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