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 [复制链接]

1#

点击“历史乐趣坛”,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侵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年的15个增长到的63个。从年到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色彩。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

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