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获奖人物介绍
史忠植,男,年9月出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指导教师,IFIP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组主席,IEEE高级会员,AAAI和ACM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曾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被选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年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TC12)委员。长期从事智能科学、知识工程、分布智能、机器学习、神经计算、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著作11本,20世纪80年代撰写《知识工程》,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的研究,撰写《智能科学》一书,开创智能科学研究的新局面,编辑出版书12本,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他凭借“拓展知识工程核心理论、创新分布智能理论基础、构建智能科学理论体系”成果,荣获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成就奖。
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的史忠植,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智能科学、知识工程、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知识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积极倡导智能科学的研究,为人工智能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开拓者。史忠植研究员以“拓展知识工程核心理论、创新分布智能理论基础、构建智能科学理论体系”为成果,获得了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成就奖,当被记者问到“用了多久做出此次获奖的成果”时,史忠植笑着说:“多久了?让我想想,应该说,做了一辈子了。”
如今,史忠植仍然坚持科研和每天阅读,随时跟进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如同在身体里装了马达,步履不停。“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科学更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站在技术的最前沿。”史忠植说。除此之外,史忠植还是博士生导师,他的学生说,史忠植研究员早上七八点就会到计算所,几乎每天工作都超过10个小时,对人工智能、脑科学、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动态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