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生 [复制链接]

1#

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生奋斗的目标,也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对人的解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内学者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视域下人的解放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人的解放伟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对人的政治解放的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助推民主建设进程,促进人的政治解放。人工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其在公共治理和人类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智慧化”的工具,能够在民主投票、收集意见等政治活动中给政府和群众带来巨大便利。

黄超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实现的可能性分析》中论述了人工智能设备在分析投票中民众的政治倾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提升民主决策水平,为公民提供信息化策略。

刁生富、姚志颖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自由时间》中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令社会更加和谐。刘波在《人工智能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中认为人工智能加快了国家现代化进程,提升了政府管理效能,是推动全球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学者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人工智能在人的政治解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智能也会给人的政治解放带来一定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在国家日常管理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政务,人工智能在帮助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张爱军在《人工智能:国家治理的契机、挑战与应对》中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一刀切”,助长公共权力懒政的现象,缺少人性化关怀,侵犯个人隐私,造成人工智能的技术化与国家治理人性化相冲突。

徐琳、徐超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权利的双重面向》中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导致政治权利趋于垄断的现象,这与现代政治文明的民主化趋势相背离,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上学者们认为人工智能会给人的政治解放带来一定的挑战,政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人工智能对人的经济解放的影响

首先,很多学者们认为,人工智能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的经济解放。第一,人工智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能够与生产力诸要素结合,提高生产效率,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

高奇琦在《人工智能、人的解放与理想社会的实现》中认为由于人工智能促进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将来会出现少数工作的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养活全世界所有人的现象。王阁在《人工智能与人的解放》中认为人工智能能够提高生产力,引起产业变革,丰富物质资料,为人的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黄凯锋、蔡栋在《人工智能与人的自我完善》中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但能够提高生产力,还能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刘旭雯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思考》中认为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社会分工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

第二,人工智能能够促进人的劳动解放。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延伸人类的部分肢体和脑力,所以人工智能设备能够代替人类从事部分体力和脑力劳动,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薛峰、何云峰在《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诠释的三个维度》中认为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劳动,人类将更多地从事创造性劳动,人们在劳动中将感到幸福、快乐。李晓华在《人工智能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中认为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从事危险、枯燥的工作。

其次,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智能会带给人类失业和收入两极分化的风险。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劳动,许多低技术含量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许多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

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的高技术人才收入会提高,那些不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低技术劳动者收入会降低。程承坪、彭欢在《中国人工智能的经济风险及其防范》中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失业风险、收入两极分化风险、加剧市场垄断风险、对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和国际经济风险等。

人工智能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增加了人类的休闲时间,扩大了人类的发展空间。丰富的自由时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人工智能可以增加人类的自由时间。由于人工智能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生产效率,从而减少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人类的休闲时间。

人工智能还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劳动,人们不需要再耗费大量时间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人类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黄欣荣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共产主义》中认为人工智能让人类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刘旭雯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思考》中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腾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人们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高奇琦在《人工智能、人的解放与理想社会的实现》中认为人工智能将使个体摆脱生产的束缚而获得解放。

第二,人工智能可以扩大人类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技术改进了通讯工具,使人们相互联系更加方便,人工智能技术使交通工具更加先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蒋万胜、李冰洁在《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中认为人工智能能够缩短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人们之间的社交范围、增加人们的联络方式。

其次,有些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人工智能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会有一些人对人工智能产生过度依赖的现象,从而造成人自身能力的退化。

例如现在有些年轻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这些人难以集中注意力;过度依赖智能导航会弱化人类的方向感;过度依赖智能搜索会使人逐渐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这些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万朋、高俊涛、吕士杰在《高校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潜在的危害》中认为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手机成瘾症,手机辐射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许多年轻人喜欢利用智能手机和朋友交流,久而久之社会上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瘾少年和宅男宅女。

蒋万胜、李冰洁在《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中认为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会使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孤立的人,人工智能会削弱这些人的社会性和类本质。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提高,促进人的政治解放;能够提高生产力,促进人的经济解放;可以增加人的自由时间、扩大人的发展空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还有部分学者们认为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在政治生活中会导致庸政和懒政现象,在经济生活中会造成失业风险和劳动者收入两极分化风险,在人的发展方面会造成主体能力退化风险,需要人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