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很复杂的,是有很多脑神经连接的,在经过脑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后发现: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机体衰退是从大脑开始的。每个人长到10岁以后,每10年大约有10%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但是,如果坚持脑运动,注意脑营养,则每天部会有新的细胞产生,新生细胞比死亡细胞的数量多。那些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像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就不愿意学习和动脑的人,脑力加速老化。可见,大脑的功能始终遵从“用进废退”的自然规则。孩子是否聪明并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也不是年龄的大小决定的,而是要靠后天所经历的教育,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智力也不是越小越聪明的。有人对16世纪以来欧美的数百名伟大人物进行研究,发现最长寿者是发明家,平均寿命为80岁,其中阿基木德76岁,牛顿86岁,爱迪生85岁,爱因斯坦77岁。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雄辩家罗素有杰出的记忆力,他在95岁时,仍以惊人的速度从事写作,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家、大学教师和学识渊博的人,在一生中给自己提出许多问题,不停地开发自己的研究领域,他们的智力没有明显的退化,他们一直到老年仍然保持旺盛的精力。而在年少时有几门科目却能有效地测试孩子是否“聪明”,请注意看第三门一、数学数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不仅仅存在于课本里,在日常生活中,记账,计数,消费等等,正如我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分所讲: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家长们最关心的莫非于孩子的数学成绩了,所在在如今的社会中,孩子聪明与否有很大是基于数学成绩来决定的。数学中的计算只是一种表面,而不是真正的内在,真正决定孩子的是思维,所以很大程度来讲,能学好数学的孩子其实都很聪明,思维组织能力也很强。二、语文语文作为传统科目且与我们的母语“汉语”及汉字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家长只认为语文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熟练写作,熟记汉字的学科,只要每日反复记忆就能学好的学科。但语文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一般都有过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能轻松学习并上手很多事情,也具有更好的晶体智力,需要在慢慢积累中逐渐成长。三、科学这一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等分支,内容较为复杂繁琐,所以在小学一年级中就开始学习则体现得尤为重要。在更高年级中所学习的物理、生物、化学等无不与科学存在紧密联系。而且在学习中实践性很强,常有一些实验去探索。所以来讲科学这一学科并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一些学校不进行考试,但还是不能凭主观臆断而不重视。科学在综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富有成效。也可以在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写在最后:孩子聪明与否主要在于家长朋友们的教育,所以说,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模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