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新部署、再动员。总书记字字嘱托,铭记在心。殷殷期望,激励奋进。在新征程上,济南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奏响“黄河大合唱”?
春江水暖鸭先知。济南社会科学院早在七年前就开始了黄河文化的研究工作。济南社科院主要领导同志坦言,每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都蕴含着重大机遇,甚至会重塑和成就一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济南第一次从战略上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其实,梳理近年来济南城市发展轨迹就会发现,很多“济南实践”与黄河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相通,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对济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年11月7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主题为“构建共谋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组建“济南·黄河智库”
为济南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献策
时间回到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任务,并首次明确了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牢记嘱托、强势崛起,济南迎来重大机遇和重大利好。
其实近年来,济南提出“携河北跨”战略,在黄河北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已先行开启了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历史性跨越。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研究员谈到,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有三四千年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都在黄河流域。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然而黄河又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之前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着东西差距,近些年则更多地表现为南北差距。黄河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事实上正是为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缩小南北差距的。”张华松说。
如何在“黄河时代”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这需要多方贡献智慧。济南社科院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济南的战略定位,对事关省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加强研究,在年就围绕济南“携河发展”战略组建了“济南·黄河智库”,对济南乃至山东黄河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建言献策,提供咨询服务。
借助这一平台,济南社科院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批可操作性、可落地的对策和建议,《对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的建议》《关于我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问题的思考》《立足生态文明推进济南市生态乡村建设》《济南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策略选择》等多篇研究报告获得市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济南建设国家黄河文化龙头城市的建议》的主要观点,被市政协《关于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城市的建议案》以及省市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构筑黄河文化传承新高地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议》采纳,《济南建设国家黄河文化龙头城市研究》被山东社会科学院编纂的“黄河流域蓝皮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收录,真正把“书斋里的学问”变成“决策中的参考”。
举办黄河生态论坛
广纳多方智慧助力济南发展
日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提出构建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济南、郑州等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龙头城市”被点名,委以重任。被明确认定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是对实力的认可,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大的机遇。毫无疑问,济南将成为实施区域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战略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不负重托,济南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迈进。张华松表示,近几十年来,“八七”分水方案出台,以及黄河中上游小浪底水库工程防洪蓄水调沙等黄河生态保护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黄河至今已实现了22年不断流,黄河安澜为下游创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明显显现。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前提下,济南已迈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与黄河国家战略的要求高度契合。比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已快步迈过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平方公里的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济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同频共振,济南社科院发挥自身优势,广揽各方贤士,齐聚济南,为济南发展注入脑力。年,济南社科院主办“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协作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来自沿黄九省区政协、社科院所、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黄河流域协同发展、黄河生态文明、黄河文化交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融合、黄河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后,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了重大国家战略。济南社科院积极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继续为济南抓住机遇,利用黄河国家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从年起连续在济南,围绕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举办了系列论坛:年10月30日-11月1日,举办了“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年11月7日-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顺利举办。年,“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正蓄势待发。这些论坛的举办加强了济南社科院与国家大院的合作,展示了济南近年来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济南的城市品牌力和影响力。
出版黄河文化相关书籍
为充分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建言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底蕴也可以内化为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铸魂,让黄河国家战略行至更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必须有所担当。济南社科院将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集编撰成书,编印了《黄河与济南》,文集的作者们达成了分层次挖掘黄河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潜力;打造黄河经济带及黄河文化产业带;发掘、传承和弘扬济南黄河文化;利用黄河文化资源打造黄河风情区等共识。
济南社科院组织专家学者积极为济南建设国家黄河文化龙头城市建言献策。张华松建议,发掘、传承和弘扬济南黄河文化,展现济南黄河文化的厚度和特性,必须上溯大清河文化,尤其要上溯古济水文化、古漯水文化,因为济南境内的黄河河道,其前身是大清河,而大清河又是由黄河的两条分流——济水和漯水演变而来的。要开展“山东(济南)黄河暨黄河文化溯源工程”,加大研究力度,深入发掘济南乃至山东黄河文化底蕴,展示文化成就,彰显文化特色,凸显文化地位,为济南建设国家黄河文化龙头城市,夯实学术研究的基础,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张华松所著《济水与济南》已于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济南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董建霞认为,济南拥有名人、名山、名园、名镇、名桥、民俗等丰富的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建议在泺口两岸高起点、高层次、高规格建设大型黄河历史文化博览园,塑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河风情区,打造华不注历史文化公园,让黄河文化给济南文化注入阳刚大气、雄浑豪气、浩然正气。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社会科学院将继续服务黄河国家战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为将黄河建设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自己的智慧。
新黄河记者:苏珊编辑: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