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部诠释家庭教育重要性电影善良自律感 [复制链接]

1#

08.03

教育之旅

巧克力、糖果、口香糖……相信没有哪个孩子能抵挡得住这些诱惑。但你知道吗?面对诱人的巧克力,有个孩子不仅抵挡住了诱惑,还在家人和巨大财富的双难选择上,坚定的选择了家人。

那么他是谁呢?又是怎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善良、懂事、自律、懂得感恩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跟随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寻找答案吧!

1

珍贵稀有的金奖券

故事起源于一个神秘的巧克力工厂,15年来从来没有看见有工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却能闻到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工厂出产的旺卡牌巧克力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因此,工厂内的情况和巧克力的配方,成了小主人公查理和人们想要探索的谜题。

有一天,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发布了一则通告:现在销售的巧克力里藏着5张“金奖券”,凡是获得“金奖券”的儿童,就有机会参观巧克力工厂,除此之外,其中一名孩子将得到一份特别的奖品。

通告一发,人们哗然,全球范围里掀起了购买巧克力的浪潮。最终,有5位幸运儿童得到了金奖券,获得了参观巧克力工厂的机会。

第一张由一个体态笨重的德国胖男孩奥古斯塔斯持有,因为他可以每天不加节制的购买零食来吃,有很多接触旺卡巧克力的机会。

第二张被一个坚果业工厂老板的千金维鲁卡所持有,因为她告诉父亲,她想要一张金奖券。于是她的父亲号令全体女工停下手里的工作,让她们连轴转地剥巧克力包装纸,最后他们成功了。

第三张奖券的拥有者维奥莉是一个天生的赢家,小小年纪的她获得了座奖杯。在她看来,金奖券和最后的大奖是她的囊中之物。

第四张奖券由一个沉迷电子游戏和科学理论的迈克·蒂维持有。他获得奖券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财力,而是靠他无与伦比的智商。他通过计算工厂流水线的概率,并把天气因素和物流因素整合到自创函数中,只买了一条巧克力就得到了金奖券。

第五张奖券由善良纯真、聪明懂事、懂得感恩的查理获得。家境贫穷的查理根本买不起过多的巧克力,更别说要获取那万分之一的概率了。但幸运的是,阴差阳错下,查理最后获得了奖券。

2

奇妙梦幻的巧克力工厂

考验孩子心灵的神圣之地

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5位儿童开始了参观巧克力工厂的奇幻之旅。

飞流而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枝繁叶茂的巧克力树,五彩缤纷的巧克力花,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用牛奶糖堆成的山,酷爱巧克力的矮人国的小矮人……

除此之外,工厂里的各种建筑、机器设备十分先进,拥有着魔幻神奇的功能,比如用高科技管道传输巧克力,用松鼠找出好的胡桃并取出最完整的核桃果仁,有吃一片就可以解决一日三餐的口香糖……这些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美景宛如童话世界,不仅赏心悦目、让人大开眼界,甚至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更是巨大的诱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除了查理,其他四位孩子在参观过程中,由于不听取旺卡先生的劝阻,都受到了惩罚。

毫无自控能力的奥古斯塔斯因禁不住巧克力的诱惑,偷喝河里的巧克力被吸进了大玻璃管,变成了巧克力球。

娇纵任性的维鲁卡霸道地想要得到松鼠,结果遭到松鼠们的集体攻击,被松鼠们当作一颗坏坚果扔进垃圾槽。

目中无人的迈克·蒂维不顾一切乱动巧克力糖车间电视机,变成了电视机里的小人。

争强好胜的维奥莉因不听旺卡先生的劝告,吃了还没调试好的口香糖,变成了一个超级大蓝莓。

只有查理,即使生活贫穷艰苦,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坚持不贪婪、不放纵的良好心理品质,专心致志地参观巧克力工厂,没有贪心工厂的任何东西。优秀的人格特质让查理成功避开了机关,通过了考验,还获得了工厂的继承权,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

3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五个幸运孩子中,除了查理,都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脑力才获得了金奖券,并且在参观工厂过程中被陆续淘汰。而如此平凡的查理,为什么能获得参观工厂的机会并且获得工厂继承权呢?

通过观察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或许能窥见一二。

对食物毫无节制、一味索取的奥古斯塔斯的背后是贪得无厌、无底线宠爱的妈妈。

永不知足、目中无人、嚣张跋扈的“小公主”背后是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资本家爸爸。

性格暴躁、好胜心极强、以嚼口香糖第一为荣的维奥莉背后是虚荣心、功利心极强的妈妈。

麻木暴力、沉迷电子产品的电玩男孩背后是教子无方的理科男父亲。

时而疯疯癫癫、时而黯然神伤、对“父亲”二字讳莫如深的旺卡背后,是亲手烧掉旺卡在万圣节讨来的糖果、对旺卡开巧克力工厂的梦想嗤之以鼻、一意孤行的父亲。

缺失或者不当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明亮的双眼染上阴翳。在充满着“糖衣炮弹”的梦幻工厂里,现实中家庭教育的弊端显露无疑。

托尔斯泰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孩子降生以后,第一个学校便是家庭,作为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教师,便是他的父母。”

深以为然!父母的语言、行为、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影响、塑造着孩子,孩子也在观察父母反应、模仿父母言行的过程中建立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较于前面的四个孩子,查理虽生活在一个什么都缺的家庭,但他的家庭用爱、感恩、善良滋养了查理的内心世界,赋予了查理强大的心理能量。

4

查理的家庭给了他什么?

给了查理坦然面对得失成败的积极心态

在拆巧克力之前,查理的妈妈对他说:如果不中奖也别太失望,不管怎么样,至少你还有巧克力。

这其实是在告诉查理,即使你没有中奖,也要接受现实,但是现实也不会那么残酷,你并非一无所有,你还是会拥有一些东西的。

打败人的往往不是失败,而是面对失败的心态。在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告诉他:失败是暂时的、偶然的、努力过后是可以改变的,而非普遍的、永久性的、不可改变的。如此,孩子才会坦然面对得失成败,抗挫力才会更强。

尊重查理的选择

当查理获得奖券后,懂事的他准备把奖券以美元的价格卖掉以贴补家用时,他的爷爷和爸爸妈妈并没有干涉他的选择,外公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建议。

外公对他说:世上有那么多钱,人们天天都在印钞票,但是这个奖券全世界只有五张,而且今后再也不会有了,只有笨蛋才会用这个去换人人都有的钞票。你是笨蛋吗?如果不是,那就换掉你的脏裤子准备去工厂。

最后决定不售卖、保留奖券的决定,也是查理做出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愿。当父母家人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孩子会倍加珍惜,拥有强大的力量,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从小对整理特别感兴趣,她的母亲刚开始很惊讶。她觉得自己女儿怎么会如此奇特,曾尝试阻止女儿,后来发现女儿确实对衣物分类乐此不彼时,就渐渐释怀了。

她放手让女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正因为如此,近藤麻理惠在整理上越做越出色,后来成为了日本炙手可热的一位整理大师。

自主选择,才能选我所爱,也才能爱我所选。

支持查理的兴趣爱好

查理很喜欢巧克力工厂,在牙膏厂工作的爸爸会把一些坏了的牙膏盖子带回家送给查理。查理便把最没用的牙膏瓶盖变成了最能开发智力的拼图玩具,搭建了一个巧克力工厂的精美模型。

家里虽然空间很狭小,很拥挤,家人还是为他专门腾出一小块地方来存放他的作品。

阁楼上,查理也有自己的小卧室,墙上是他画的巧克力工厂,这是他渴望和向往的地方。

得知获得金奖券就可以参观工厂时,查理许下了生日愿望:希望吃到一块巧克力。父母为了满足他的这一愿望,即使捉襟见肘,也给他买了一块巧克力。

对于有着旺盛好奇心的孩子而言,他们会有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并为此愿意去探索、尝试。这时,家人的支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的,对孩子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会让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持续深入探索的动力。

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家庭氛围

生活本就艰难,查理爸爸的失业对于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当查理爸爸告诉查理妈妈自己失业时,没有争吵、没有埋怨,有的只是妈妈的包容和理解,并用温暖的拥抱、乐观的信念来安慰和鼓励爸爸。这一幕被在阁楼上的查理看到了。

真正的富足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爱的流动。在尊重、理解、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成长下的孩子,心理会更健康,人格会更健全。我想正是因为这份充盈的爱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善良、平和、自律、懂得感恩、有情有义的查理:

他即使生活在摇摇欲坠、贫穷落后的家庭,但从未抱怨,感到不幸;

哪怕他一年只能吃到一块巧克力,也能慷慨地和家人一起分享;

面对巧克力诱惑,他不仅能懂得控制,还能感知旺卡先生的内心感受,看到他的闪光点;

在抛弃家人就能继承巧克力工厂的巨大考验面前,他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家人,拒绝继承巨额财富……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改编自年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的电影,虽是在5年上映的,但特效看起来依然很惊艳,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设计,使整部电影更丰富、更有深度和质感。而且,在每个场景结束之时,都用小矮人的歌舞剧来过渡到下一个场景,极具特色。

观看电影时,不仅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视觉旅行,更是一场探秘之旅和教育之旅,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角度参与其中,潜移默化中学会爱、善良和感恩,是一部非常值得爸爸妈妈在这个暑假带孩子一起观看的宝藏电影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