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我对小宝宝是没有任何免疫力的。
不管在哪里,但凡看到各种可爱的宝宝,
必定是迈不开步,移不开眼;
睡着的宝宝娇憨中带着可爱,
玩耍的宝宝聪颖中透着可爱,
嬉笑的宝宝快乐中渗出可爱,
哭闹的宝宝也是手舞足蹈中弥漫着不一样的可爱。
想必很多妈妈都是如此吧,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宝宝,
仅仅只有一个念头:天啊,你怎么这么可爱?!!!
有木有?是不是?
哈哈,别问我怎么会知道,
因为天下的妈妈都一样啊!
图片源自网络
除却婴儿自带的“可爱”系统之外,
想必妈妈们对于宝宝会有更多的憧憬和祝福:
身体健康、岁岁平安是最为首要的;
然后就是聪明智慧、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等等后天特质的培养。
其实,仅仅“聪明”这一点来讲,
一个孩子的智力有多少、到底聪明不聪明,
除了先天的因素以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施与的外界刺激对不对、够不够。
也就是说,先天因素并不是孩子聪明与否的决定因素,
而后天的培养和有效的刺激,
才是!
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刺激孩子的脑力发展呢?
图片源自网络
针对刚出生的孩子,
爸爸妈妈不妨有目标的选择一些
有声音、颜色鲜艳、有动感的玩具;
这时候对宝宝感官的刺激训练就自然而然的开始了。
另外爸爸妈妈温柔的笑容、亲密的陪伴和言语的交流等等
都是不可缺少的刺激。
相对于小宝宝来说,
来自爸爸妈妈的抚触也非常重要。
正确的抚触,
不仅能开发宝宝的触觉能力,
促进他们成长,
还无时无刻不传递出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
让宝宝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培养健康的心态,
也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的任何能力都是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也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
所以爸爸妈妈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
比如鼓励他和同龄的小伙伴自由的游戏、交往,
大点的孩子可以去参加竞赛、演讲、辩论、公益活动等,
用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并且提高生活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另外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多使用
左眼、左耳、左手、左脚,
发挥其功能,
从而促进右脑的发育。
现在事关安全的因素很多,
导致一些爸爸妈妈会因为安全性的考虑而忽视了孩子的活动需求,
对孩子提很多的限制,
但这些限制会牢牢地捆住孩子的手脚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爸爸妈妈一边鼓励孩子参与活动,
一边用加强监护和安全教育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
因噎废食最不可取。
图片源自网络
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去发现宝宝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也可以根据宝宝的成长规律为其培养相关的兴趣爱好。
比如小宝宝的涂鸦、大孩子的绘画;
小宝宝的收藏、大孩子的集邮、剪报;
小宝宝的饲养小动物、大孩子的驯养小动物等等……
这些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而且可以不同程度的磨炼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其实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中,
往往隐藏着孩子的潜能,
因为一个孩子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
他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
也容易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有专家建议在孩子三岁前,
让他看遍世界名画、世界著名风景和建筑物的画片,
让这些美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还可以把世界名曲作为家庭的背景音乐让孩子熏陶其中,
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期。
未来,这些音乐和画面将会成为一个孩子最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他的生命中慢慢散发出艺术的气息来。
图片源自网络
当爸爸妈妈发现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长时,
就可以有的放矢的给孩子提供接受进一步专业训练的机会,
比如舞蹈、声乐、吟诗、作画、主持、书法、雕刻、泥塑、
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搞小发明、航模制作等等,
这些专业的训练既可以深入地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
而且会让孩子在专业训练中获得一技之长。
或许这些专业训练将会让孩子从此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很多爸爸妈妈把专业训练和兴趣爱好混淆起来。
要知道,有兴趣爱好不等于专业训练,
而专业训练也不一定是为了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
而专业训练需要请教有关的专业老师,
协助判断孩子是否具有某方面的专业天赋或者素质。
另外在教孩子专业技能的过程中,
也要选择合适的老师,
使用合适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讲,
不管是兴趣有关还是专业培养,
出发点都应该是没有功利性的。
如果是爸爸妈妈只因为某个专业看起来很火,
就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接受专业训练,
那么非但起不到培养孩子的作用,
甚至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另外,这个时代变化太快,
作为家长不见得具备紧紧跟随乃至准确判断未来走向的能力,
所以因材施教,从兴趣出发,
才是训练孩子拥有聪明大脑和一技之长最有效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