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苏项荟(ID
h_ef47cb21)
作者:苏宁金融苏文文
文章内容:《破解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拦路虎”》
本文经授权转载。
本文作者丨苏宁金融研发苏文文关于作者丨苏宁金融研发绩效管理经理;爱工作,更爱生活,人称阳光温暖的好男人!
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创新精神,而所谓的创新又依赖于企业的研发人员。但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考核研发人员绩效,是个具有挑战的问题。很难有一个完美的考核模式,只能结合自身找到适合的。大家是否在研发绩效考核中常常也面临如下问题:
1.脑力工作者,个人产出和工作成果很难度量,专业技术领域指标提取困难。
2.矩阵型项目组织架构,开发人员分别受职能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双重管理,在绩效考核设计上很难平衡职能管理与项目贡献。
3.如何应对负面事件,驱动研发质量提升。以下针对开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结合研发考核的几个实践,破解以上研发人员考核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遵循关联性原则,针对岗位设计指标
研发人员属于脑力工作者,个人产出和工作成果往往很难度量,专业技术领域考核指标不易提取;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通用的指标进行考核,使得考核失去了针对性,导致考核结果失效,具体可参见文章《研发绩效诊断方法的应用实践》中指标诊断方法进行检视分析。
遵循考核指标与被考核者直接相关联原则,针对性从岗位核心职责中提取,将开发的难易程度、开发的缺陷比例及出现异常问题的治理情况等纳入考核中,设定指标“千行代码缺陷率和系统一类异常”,有效衡量各中心开发人员之间工作表现与差距,体现其岗位胜任能力。
系统一类异常指标设定指标
“系统一类异常”(如:C++语言定义中的“空指针"),目的是将发生的异常问题标记为异常治理,能够切实推动一类异常的解决,防止代码隐患。
1.当系统出现一类异常问题时,针对每个一类异常种类扣除绩效分数;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问题,可报备免责,质量管理部门不定期的实施免责场景抽查。
2.同时以各中心为单位,每月发生异常总数较上月有下降的,按中心给予一定的扣分减免,鼓励大家及时治理解决异常问题。
3.专业技术领域指标达成的结果从下而上层层应用考核(如技术部门经理/技术总监岗位绩效得分使用对应负责的技术线员工岗位业绩得分均值),驱动管理人员的过程管控,利于开发问题的及时发现治理及开发人员的能力提升。
千行代码缺陷率指标
设定“千行代码缺陷率”是为了衡量系统上线前的质量表现,每千行变更代码被测试发现的缺陷个数。千行代码缺陷率=季度累计缺陷加权值/季度累计新增代码量。考虑到缺陷对系统及使用者的影响,可以按缺陷等级对开发人员产生的缺陷进行加权,等级越高权重越大,比如:致命问题的权重为5。
二.遵循团队共赢原则,综合衡量项目绩效
对于矩阵型项目组织架构而言,开发人员在考核周期内往往会参加多个项目开发工作,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