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介绍史蒂芬·科特勒的《不可能的技艺:巅峰表现入门》。昨天说到,巅峰表现是不是就是不怕死、拼命硬干呢?
那你说巅峰表现是不是就是不怕死、拼命硬干呢?
不是。巅峰表现和普通人说的咬紧牙关努力奋斗完全是两个逻辑。外卖小哥如果干得好也许一个月能挣三万块钱,但那只是辛苦钱,是“吃得苦中苦”而已。他得用强大的意志力说服自己才能每天出去做这个工作。如果你给他三万块钱,让他这个月别做了,他会同意的。送外卖这个事本身,并没有带给他多少乐趣。巅峰表现,是另一种状态。这个人是真心喜欢做这件事。他每天都情绪高涨,精力好像根本用不完,这边已经忙的不行了,另一边还在迸发新想法,然后建议明天再上一个新项目。这个状态,就是「心流」(flow)。*进入心流,你会全神贯注地做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你的行动和意识彻底融为一体,你会忘记自我,忘记时间的流逝,忘记周围的一切。如果你是在做运动,心流会让你的耐力、肌肉反应显著提高,让你的疼痛感、疲惫感、劳累感显著降低。如果你在做脑力劳动,心流会让你的生产力、创造力、记忆力和协作能力大大提高。有些研究认为人在心流状态下的表现会比普通表现高出%。可是,大部分人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达到心流,那么,心流状态属于正常吗?其实心流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是演化赋予哺乳动物的能力。你要在自然界争夺某种稀缺资源,就得时不时地进入高强度的状态。怕资源被人抢,你就需要战斗或者逃跑;要夺取新资源,你就得探索和创造——这些时候的你会忘记疼痛、忘记自己、全情投入,这就是心流。现在你打游戏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抬头,一抬头发现天都亮了,这也是心流。心流是一种原始的野性能力。可是现代人通常是整天做一些可以三心二意走流程的工作,那当然就用不着心流。所以哈佛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说,人类之所以没有发挥潜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发挥潜能的习惯:我们大部分情况下的行为低于最佳状态,我们习惯性地不使用自己的最佳状态。科特勒这本书研究的就是如何让你使用最佳状态。
电影《超体》说,人目前只用到大脑的10%,如果能把大脑开发到%,就会有超能力……这个不科学。心流跟超能力没关系。其实当你做一件复杂事情的时候,你就已经把大脑的主要区域都用上了。这不是大脑容量的问题,而是一个神经生物学的问题。科特勒创办的心流研究社的方法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调动人体本来就有的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物质,把人调节到心流状态。而为了发挥巅峰表现,你需要四种东西。***
明天接着说是哪四种东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