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恒的经典给教师的建议 [复制链接]

1#

这几天在重刷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之前一直在我办公室书架上,每次找不到书看的时候,就会翻上一番。

不管翻到哪里,总有收获,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这一次刷,我看的是电子书,下面是一些摘记,摘记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想。

原文:教育天赋的基石——就是深信能够成功教育每一个儿童。我不相信有无法纠正的儿童、少年、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世界的大门才刚刚为他们开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要避免压制、毁坏、摧残小孩子身上的美好、善良和人性。

感想:很多时间,教育就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自我验证之寓言。你觉得这个孩子行,你所做出的教育行为肯定积极的。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孩子不行,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在教育生活中,你看待孩子的视角很关键。

原文:我曾说过上千次,直到死也还会说,教师与孩子相互间的善意是最细的线,它可以把心串联起来,通过它,人们不需要语言就能相互理解,也能感受到对方最细腻的心理活动——请注意,这在教育工作中尤其重要。多年的学校教育工作使我坚信,如果我善待孩子,培养他们的善良,那么他们会体谅我的心脏、我的神经,当我心情不好时,当我感到困难甚至说不了话时,他们也会理解我。当感受到我心情沉重时,孩子们会理解我的状态,甚至会很小声说话,避免发出噪声,努力在课堂上和课下给我更多的宁静。我亲爱的同事,这样相互感受对方的内心,学会读懂一个人的心理,是保障我们健康的无穷无尽的源泉。

感想:之前讲过一个班级管理中的零和效应,大致讲班级里面有好的学生就必然存在不足的学生。零和效应,放在师生关系上,则是老师适当示弱,学生则会强大起来。老师越是强大,孩子可能越是弱小。示弱、请求学生帮助,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班主任越是偷懒,学生自主性可能就越强。

班级管理中的“能量零和”

原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开启每个学生的力量和能力,而后让他们感受到在脑力劳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意味着在教学中应该实行个性化培养,既包括脑力劳动的内容方面(在习题特点方面),也包括时间方面。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两三道题,甚至是四道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题;一个学生的题更为复杂,另一个学生的更为简单;一个学生要完成创作性的语言写作任务,如写作文,另一个只需研究文学作品的文本

感想: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选一句最喜欢的话,那就是“请您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句话从我第一次看书就喜欢上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是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也说了要因材施教。但是回到现实教育环境中,因材施教仍然需要巨大的勇气,特别是面对优秀学生我们舍不舍得给这些学生少做一点题。

原文:小学教师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它要足够坚实,以至于在您之后的教师完全不需要考虑基础问题。您是从一年级开始工作的,请把四年级的语文课、数学课大纲和五年级的数学课大纲拿到手。

感想:看吧,大师老早就说了,备课要有全局视角、系统思维。看到一课具体的内容,就要想到这课的前世今生。说老师这个职业,很枯燥,很正常,可能长年累月,都是重复。说老师这个职业,有意思,也在于自己每天愿不愿意在自己课堂上有一点改变。

原文:在开始学习方程式之前,学生会阅读几十页的与方程式相关的文章——这首先是极有趣的故事,讲述了方程式作为一个益智游戏问题在民间智慧中是怎样形成的。

感想:这几天正在看《全景式数学教育》,非常有启发。看到上面这段话的时候,我就像,这就是全景式教学中的浪漫体验活动,在学生正式学习一块知识之前,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中感受数学的本质。这里是方程的学习,先看与方程有关的文章。一年级下册有认识人民币,也可以进行浪漫学习,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用人民币购购物,在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兑换。

原文:图像的直观化同时也是智力自我开发的手段。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会把算数本一分两半:左一半用来解题,右一半用来记录习题的直观图和草图。在解题前学生会把题画出来。学会把题用图的形式画出来,意味着,完成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起初孩子会画实物(苹果、花篮、书、鸟),而后过渡到画草图,并用方块、圆形等表示这些事物。我特别关心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如何把题画出来的。如果没有掌握这种方法,他们未必能够学会解题,思考问题给出的条件。如果孩子学会了画题,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他们就一定能把题解出来。个别学生几个月也没能学会画出习题的条件——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还不会抽象地思考,也不会通过“形状、声音、颜色、触感”来思考,需要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而后逐渐转入抽象思维。

感想:低段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模型。老师、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能不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起初是实物,后来是画图。我现在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渗透画图策略,上课的新授探索,让学生画一画,课后也有一些主题画图活动。

数学拓展之路:找数学、讲数学、画数学、做数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