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线咨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57514.html点“在看”给我一朵小*花
作者简介
柳友荣,男,安徽艺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张嘉懿,女,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
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研究
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以东海大学劳作教育制度建立为开端,随着“服务学习”理念的引入,劳作教育逐渐依托服务学习课程,实现课程与劳动服务的结合。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协同推进、高校内部自上而下协同共管、劳作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融合实施、专业培训和教师奖励多措并举的特点。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可以作为镜鉴。
劳作教育;台湾地区;服务学习;高校劳动教育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继颁布,明确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年4月,最新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是“劳动教育”首次被写入教育法,标志着“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新时代劳动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高等教育阶段作为由“学生”到“劳动者”的过渡期,如何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高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是我们亟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劳动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年东海大学实施的劳作教育(LaborEducation),东海大学具有优良的劳作教育传统,经过六十余载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融合,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研究相对较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察台湾地区大学生对劳作教育的认知和态度,以及高校劳作教育的实施成效。[3]二是关于台湾地区高校的个案研究。周杰等()对东海大学劳作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提出高校劳动教育专业化建设的发展思路。[4]戴家芳()认为东海大学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认同,运用朋辈教育、发挥教师榜样作用以及制度建设等特色的劳作教育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5]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实施情况的认识,但没有全面地呈现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实施的整体状况和典型特征。鉴于此,本文对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现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从中得到镜鉴。
一、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的发展历程
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以东海大学劳作教育制度建立为开端。20世纪末随着美国“服务学习”理念的传入,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逐渐依托服务学习课程,拓展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与反思,同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化和典型性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发轫与探索:东海大学开台湾地区高校劳作教育之先河
台湾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