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湿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4675.html源自:tuzhuxi
(徐老师:兔老师您好。今天想和您聊聊教育问题。我看您经常也会写一些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我们也知道您在中国和国外都有教育的经历,想请您谈一谈,您在中国和美国教育中有些什么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以及中国和美国教育制度的比较,谈谈您的看法。)
兔主席: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育这个问题比较特殊,因为我们每个人有受教育的经历,大家都是有体验的,大家的体验都很重要,每个人也都认为自己的体验很重要。所以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教育发表一些看法。
(徐老师:是的,教育是我们平时和朋友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的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兔主席:所以,我也是从一个有教育经历的人的角度,分享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稍微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科技教育发达,同时和中国相比又非常不一样,它是很“极端”,很“不一样”的一个例子。
(徐老师:对,但凡提到教育,我们能想到的往往是美国。特别也因为美国和中国现在的这种竞争的态势。我们总是想,中国的教育能不能赶超美国。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美国的教育是值得向往的,那里有很多世界顶尖的大学。年轻人都希望有机会去那些最好的大学深造。)
兔主席:是的,确实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美国有非常好的高等教育基础,培养了很多世界顶尖的科学家。美国的大学还代表着世界最一流研究能力。(徐老师:每年都会贡献很多的诺贝尔奖)。对的,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参照地去看美国。我个人觉得,每个国家的教育最终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也都是不尽相同的,不能简单地去做比较。
但是呢,我们也可以选择个别的切入点、个别的角度去看。(徐老师:可以从某一方面入手去比较)。对,比如说教育的选拔——怎么选择好的学生进入学校体系。选拔与教育最终的目标有关系,选拔也能体现教育的价值观。
比如说,你是要最大程度的照顾公平,还是说,要完全按照素质教育的导向去选拔——为选出那些个性化的、具备差异化素质的人。(徐老师:这确实是不太一样的方向)。不一样的方向。
这些标准、理念,目标,会影响到整个选拔体系。并通过选拔体系,倒推、反映到平时的学科训练、因为学科训练也是为选拔准备的。(徐老师:人才培养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我们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你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招聘一个员工的话,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徐老师:我肯定会看应聘者的全面素质,综合素质。肯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评估体系。
兔主席:对,你肯定要考虑这个人能否真正满足岗位的要求,对吧。所以呢,你不太会通过设计一次考试,一次专业性考试,一次资格考试,来简单地确定是否选聘一个候选人。一般不是这样子的操作的。(徐老师:资格考试往往是覆盖知识点,是知识型的。)
所以考试只是一个基本的门槛,是一个敲门砖,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而且,很多专业机构,譬如金融、法律、会计,建筑之类,其实是在员工上岗之后再去考专业资格试,它不是一个就业的前提。(徐老师:对,我当年工作的时候,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考注册建筑师,考了五年才考下来,它其实已经代表一种职业成就了。)
对的。实际操作时,还是先评价基础能力,在招聘的时候,你主要还是要考虑对方的能力,能否胜任这个岗位的基础工作。对方肯定首先给你提供简历,在简历上,你会去看候选人很多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要看大学学历,他的专业,他的成绩,他的排名,看他有没有实习经历,有没有其他的工作和社会经历等等(徐老师:还要看他在经历里担任的角色,承担的具体职能)。要看他有什么其他的资质,什么其他的业余爱好,等等。
光看简历肯定是不行的,(徐老师:简历只是一个筛选)肯定还要组织面试,与这个人有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通过随机对话,去挖掘他的背景,了解他的素质,包括看他的临场反应、形象气质、态度、情绪等等。
一个人去面试还不够,还要好几个人去面,甚至群面。(徐老师:一个面试官的看法就太主观了,可能无法完整判断这个人的能力)。如果是经验招聘的话,你可能还会了解之前用人单位对他的评价。(徐老师:对,做一些背景调查)
所以,你会尝试完整地对他进行一个评估,不会真的通过一次性的考试,对候选人的能力形成一个判定。大部分的企业招聘——那些市场化的企业招聘,应该都是这样操作的。
我们也看到,这对于那些有关系的候选人,那些掌握信息不对称的候选人,比较有利,这倒不是说他们在走后门,而是说,如果他比较了解面试的企业,认识企业里面的一些人,了解企业的文化和风格,了解面试的套路,这都会有利于他们通过招聘程序。(徐老师:对的,如果我要去应聘,我肯定会先想办法接触企业里面的人,让他们给我提一些建议。大部分人如果有机会的话都会这样做)。
关于美国高等教育入学
(06:14—20:11)
兔主席:所以,我们再看美国的大学,我们如果申请美国的大学,有点像是把这种职业招聘的逻辑往前移了,一直往前,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申请他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而且再往前,(徐老师:甚至中学、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在私立体系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一脉相承的。总体而言,他们确实希望对候选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能够发现不同人的特性和素质。
(徐老师:如果具体去申请一个美国学校,你会遇到什么程序?)
你会发现程序:很复杂,要求特别多。比如说你得提供成绩单。成绩单一般是过去一段时期的,比如说你高中时期的,或者大学完整时期的成绩单。(徐老师:不会只看一年的成绩)。
然后,还不光只是分数,要看你的总体排名和位置,他们也要评估,此外,他们还可以有所侧重,例如你主修的学科分数是不是达到很好的水平。(徐老师:非核心专业权重可以低一点)。
总之,他们不会简单看你单次考试的结果。(徐老师:这既有好处,也有挑战啊。好处是不会一考定终身,不好处是不能临时抱佛脚,要长期准备)。
第二呢,他们也有标准化的考试,比如美国有SAT、GRE,GMAT这些考试。学校招生时会参考这个分数,但这个分数不是绝对的,不是高分就能进,低分就进不了。招生单位不会通过一次考试的结果就判定候选人能否入学。
然后还有其他的一些标准。比如说,你要提供推荐信,一般会需要两到三封推荐信。(徐老师:由谁提供呢?)由你的教授,之前的导师,领导或朋友提供,由他们给你提供。(徐老师:相当于给你做信用背书了)。对。他们介绍你的品质和能力。
大多学校要求推荐信是背对背提供的。(徐老师:那就是推荐自己去寄送推荐信,不能经过申请人)。另外你还得写自荐信,写自我陈述:用自己的话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学校?你对学校有什么理解?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或者学习、学术目标、个人生活目标是什么?(徐老师:你要去回答很多重大问题),是的,你要通过书面文字表达,向学校呈现、展现你的个人能力。
对于好的学校,你还得参加招生办组织的面试,他们会面对面地直接来问你,看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候选人。(徐老师:那就和求职招聘一样了,确实和中国很不同)。
对,如果往前,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好的学校还要面试家长呢。(徐老师:那其实就是一个家庭背景调查,候选人太小了,就只能通过家庭去了解候选人)
没错儿。你的课外生活很重要,比如你有没有参加过实习或锻炼,包括在商业机构,以及社会公益组织里面。美国特别注重公益组织,认为这是家庭价值观的表现。你有没有得过任何奖项,参加过国际比赛?你有没有海外经历?你会说多少种语言?等等。
业余爱好和能力也很重要,比如你是否有什么特长?音乐、体育、演讲?(徐老师:这些都是展示你个性的)。各种各样。另外,他们也希望招不同特质的人,对丰富校园生活做出贡献。
还有一类因素会被考虑进来——特别对于那些有钱的私立学校而言——就是你的父母有没有对学校做过捐赠,他们是不是校友,这些都会被考虑进来。(徐老师:这真的就是拼爹了)
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在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考量一个人——一个候选人到底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学生。基础成绩不好的话那肯定是个问题(徐老师:成绩是个前提的),但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任何单一标准可能会是决定性的。最终,选定一个候选人,就是这些不同标准的加总、组合,甚至权重都可能是动态变化的。他们会通过全面的标准来判断你是否符合他们的招生目标。(徐老师:这和中国确实很不一样)
很多学校还有自己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