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275.html俗话说”望子*,望女成凤“。作父母的,为了自家的孩子能够聪明伶俐,能力出众,简直操碎了心。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敏感期”,这也是孩子能力开挂的“*金期”!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蒙特梭利在20世纪初提出了儿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于抓住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命发展规律。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并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发孩子内在生命力;如果家长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和人格的发展。每一个敏感期来临,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绝好机会!一开始就做对,胜过后期最努力的弥补!
1、感官敏感期(0至6岁)
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了五大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五大感官是我们感受、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
从出生起,婴儿就会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来认识和熟悉环境,外界的信息通过感官输入宝宝的大脑,促进其神经元突起与别的神经元联系,从而产生突触并使髓鞘形成,最终完成神经回路网络,让宝宝做出条件反射。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3一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所以,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的“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积累的第一项常识,他们通过感官全面了解事物,为以后深入的认识打下基础。感知能力发展的越充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正因为婴幼儿借由感觉器官来进行学习,“感觉”是最基础的智力活动。所以,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第一步就是抓住孩子的“感官敏感期”。
蒙特梭利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打闹无一不是首先来自于感官。”处于“感官敏感期”的儿童都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出特有的兴趣。一旦父母能利用这个时期,顺势诱导宝宝做各种活动、玩各种游戏,来帮助宝宝建立和完善感官的功能,就能使他们感觉更敏锐、更精准。如果没有掌握好时间,过了这个时期,儿童的感觉就不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了。所以,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宝宝进入感官敏感期,家长们要对宝宝各个感官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宝宝更好的发育。家长们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比如:
对宝宝味觉的刺激,家长们可以让宝宝尝试各种事物,给宝宝尝一下山楂的味道,再给宝宝吃一块糖,告诉宝宝哪个是酸的,哪个是甜的;味觉发育期的宝宝喜欢把什么都放嘴里品尝,通过尝周围的事物,宝宝会对这些事物有新的认识;宝宝听觉感官敏感期,宝宝会通过声音来辨别来的人是谁,甚至会通过声音感觉到父母或周围的人是否在生气,这时家长们要多传递给宝宝好的声音,让宝宝感知一些美好的事物,这样宝宝会更加喜欢去倾听周围的事物。
宝宝每个感官发育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家长们在这段时期扮演的角色就是“导师”,给宝宝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宝宝喜欢上周围的事物,宝宝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2、语言敏感期(0至6岁)
语言是人类交换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神奇天性。语言学习不仅是一种比抽象脑力游戏更有用、有趣的活动,还能为你的努力带来回报。当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开始带动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发展。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受到有效培养的儿童,不但能使大脑的记忆活动得到飞跃式的发展,理解力也远远超过同龄儿童。所以,有效地抓住幼儿“语言敏感期”,对孩子的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开口说话,但是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普遍来说,孩子在0-12岁都属于语言敏感期,而0-6岁是敏感期中的*金期。
学习语言对大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这很容易,这正是“语言敏感期”所具有的魔力。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幼儿,都有语言天赋,其潜能是巨大的。一般孩子在1.5岁左右都会开口说话,出生后18个月到24个月,是幼儿发展语言的的一个极重要时期。如果自己的孩子在2~3岁的时候还是迟迟不会说话,父医院求助专业的医生。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语言敏感期”最明显的行为特征就是“鹦鹉学舌”。孩子总是不断地重复听到的话语,重复最多的是爸妈说过的话。所以,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说“。
首先可以语言关联行动,比如你在做饭,你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在为宝宝准备午餐“,也可以描述孩子的动作,比如孩子在玩小汽车,家长可以说”宝宝在玩红色的小汽车“......
此外,还有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学会礼貌性语句,到孩子自己能说话的时候,要尽量提供可能,让孩子描述,让孩子编故事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最有利促进语言发展的环境一定是自由的,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说话,要靠引导。
3、动作敏感期(0至6岁)
“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动作敏感期”。宝宝“动作敏感期”的发育包括身体运动(如:走路)和手的动作(如:抓东西)两个时期。
先说身体运动,也就是“大动作”方面。有句顺口溜叫““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说的是一周岁以内宝宝的大运动发展阶段。这些在事实情况上虽会有所偏差,但基本上还是差不多的。
当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就不会满足于待在一个地方了,他们会拉着大人的手,不停地走动,对上下楼梯、走斜坡都乐此不疲。这个阶段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大概6、7个月的时候,孩子会进入”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孩子往往会成为家庭卫生破坏大王。把整卷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把面条水果抓得黏黏糊糊全身都是再放进嘴里;能够到的东西全都拿来乱扔搞得满屋狼藉;地上的头发丝,小线头,全都要捡起来……这可正是孩子开始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家长千万不要贸然阻止他们。
从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小手,到可以做一些精细的手部动作,手的敏感期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与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孩子手部动作发育良好,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陪孩子多做些需要动手的游戏,分散宝宝无处发泄的”动手“欲望。
对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宝宝,家长们的培养方法要得当。当宝宝处于动作敏感期时,家长们不要禁止宝宝好动,要鼓励宝宝去多锻炼走路,多触摸一些宝宝不知道的事物。
对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宝宝,家长们的看护很重要,因为这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处于危险中。家长们尽量给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的活动时的安全有保证。
家长们在宝宝动作敏感期不要禁止宝宝的行动,如果宝宝碰了不该碰的东西,不要打骂宝宝,只要严肃的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下次一定不要碰,碰到会有危险即可。家长们应该给宝宝树立自信心,让宝宝有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
4、细微事物敏感期(1.5至4岁)
许多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蹲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眼睛只盯着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或者看到地上的小石子,会跑过去一个一个地捡起来。
孩子这种堪称“怪异”的行为常常会令父母不解,特别是孩子为了研究昆虫在地上一蹲半天,并且直接用手接触泥土的时候,一般都会招来父母的阻拦和责骂。其实,这是孩子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的表现。一般来讲,在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