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苏培成试论汉语文的发展方向
TUhjnbcbe - 2023/1/19 22:41:00

作者简介:

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现代汉字学纲要》等。

我们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汉语文发展的方向作一些探讨。

第一,汉语的发展方向是规范、丰富、发展。

规范是指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丰富是指词汇丰富和语法手段、修辞方式多样,发展是指动态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

要坚持语言文字规范。语言如果没有最起码的规范,就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有人说:“语言拒绝规范化是语言学原理的ABC。”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要引导人们遵守规范,减少偏离规范的行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规范的教学,向学生讲解语言规范,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规范。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语言的规范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语言只有规范还是非常不够的,规范不是衡量语言优劣的唯一标准。试问:如果一种语言十分规范,但是它的词汇极为贫乏,句式极为简单,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样的语言能够成为合用的交际工具吗?这样的语言能够成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吗?答案是否定的。规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目的,其实是手段,是促使语言丰富和发展的手段。有的人片面地强调语文的规范,把推行规范看作语文工作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的内容。这种认识是不完善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语言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汉语的丰富和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文学家对语言的提炼、加工和创造。优秀的文艺作品在语言运用上一定有特点、有发展。

规范往往是滞后的,而文艺作品对语言的创造是鲜活的,是领先的。相声《买猴》创造了“马大哈”,小品《卖拐》创造了“忽悠”。语言规范不是要把语言发展的路堵死,会堵死文艺创作之路的语言规范不会被社会接受,而只能被社会抛弃。

第二,汉字的发展方向是规范、易学、便用。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对汉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简化,建立了新的正字法,提高了汉字的规范化程度,减轻了汉字学习和使用的困难。汉字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新中国建立以后,汉字的“四定”陆续展开,并且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在中国,汉字的地位十分稳定,我们要长期使用汉字。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我们要大力做好汉字的“四定”。

汉字还要做到易学、便用。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每日要使用的工具。避难趋易是人之常情。汉字的难学限制了汉字的发展,限制了汉字的国际传播。我们要承认汉字比较难学这个事实,然后才能设法降低难学的程度,使汉字变得易学便用。这是汉字长期生存的前提。一切与这种趋势相背的想法和做法,都会断送汉字的前途。

第三,要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汉语拼音不是代替汉字的文字,而是拼写和注音的工具,要在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发挥作用。汉语拼音用于拼写时要实行分词连写。

第四,要不断改进文风,汉语书面语要做到明确、简洁和生动。

言语交际的单位不是字,也不是词,而是句子和由句子组成的篇章。从语文应来用说,写文章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说:“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写文章就要处处为读者打算,也就必须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明确,为的是要读者正确地了解你的意思。其次要简洁,为的是要读者费最少的时间和脑力就懂得你的意思。又其次要生动,为的是要在读者脑子里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吕先生、朱先生的这段话是半个多世纪前写的,今天依旧有实际意义,我们读起来依旧受到启发。

原文见号《语言文字周报》

题图源自:pixabay,授权基于CC0PublicDomain

苏培成先生的更多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培成试论汉语文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