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因三聚氰胺而出现的“大头娃娃”事件,再一次走进公众视野,这一次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那么简单。
湖南郴州市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身体出现多处不适症状: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不停拍头。三岁多的孩子,发育状况和人家两岁的差不多。
经医生检查,这些孩子被确诊为“佝偻病”,这是一种慢性骨骼病变,婴幼儿患者大多因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
患病的这些孩子都是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市面上常见的奶粉,医生建议家长购买氨基酸奶粉。碰巧的是,这些家长们到了同一家母婴连锁店,都被导购推销了同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这款无乳糖深度水解蛋白二合一配方粉压根就不是什么奶粉,只是一种蛋白固体饮料,里面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根本不能满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连假奶粉都算不上。
可是无论从包装还是从文字说明上,“倍氨敏”无一不是打配方奶粉的擦边球,没点常识的人真分辨不出来。受害家长说,当时对固体饮料表示过质疑,但是导购说这是牛奶的另一个简称。把这种固态饮料卖给乳糖不耐的婴儿,已经不是赚黑心钱的问题,而是彻彻底底的谋财害命。
市面上一罐容量在八九百克的普通奶粉价格也就三四百元,这款仅重克的倍氨敏,一罐需要近三百块钱。有的家长一个月工资才两千多,每个月给孩子买这个奶粉就花了三千多。
但是悲哀的是,花了这么多钱,本想给孩子一个高品质的食物营养供给,没想到全部变成了交智商税。
商家黑心为了赚钱,故意误导孩子的父母们,固然可恶。可是这些做父母的人,进店购物难道不随身带点知识吗?怎么人家随便一忽悠就信了呢?
我们今天如何做父母?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话题。
我认为时代高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给我们今天的父母抛出了更高要求,这个时代做父母不能因循守旧了。我们不能像上一代人那样,跟父辈们学育儿,跟左邻右舍学养娃,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
“我们知道,办任何事都需要资质,比如会计要考会计证,开车要考驾驶证。律师要考律师证,唯独当爸爸妈妈不需要考试以获得一个证书,证明有教育孩子的资质,通常爸爸妈妈认为我生了你,我就有权利来教育你,但实际上这比无证驾车性质严重多了。”
今天的父母在孕育孩子前,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功课,才能算一个合格的父母,才能养育出健康快乐聪明的孩子。而这个功课怎么做?
没有捷径,就是学习。学习什么?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至少要懂三方面的知识,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做到了科学养育。”这三方面分别是身、心、脑三方面的育儿知识。
01科学育儿第一关,懂营养学才能养出体格强健的孩子
民以食为天。养儿育女最基本的就是用食物把孩子喂养长大。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要吃喝拉撒。幼儿阶段吃母乳,等到渐渐长大添加辅食,再后来可以独立咀嚼吃饭,父母要为孩子平衡膳食。
父母不需要把自己打造成营养师,至少要懂一些营养学的常识。在吃饭这件事上,中国人一直很讲究,我们有做药膳的传统,就是源于对食物成分和性质的了解而善加利用。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所谓病从口入,吃对了不生病。医院的夏萌医师写过《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书中分析了大量病例,都是因为饮食不合理而导致身体生病。夏萌医生用营养学的知识帮这些病患调理身体,没有用药,仅仅是变换饮食结构,就让他们恢复了健康。
由此可见,给孩子吃什么,如何吃,这真是需要学习的一门学问。如果父母有营养学的意识,吃食物看成分,即便是在超市采购,也能避开空营养的坑。有很多儿童零食有反式脂肪酸,如果知道危害,就不会再给孩子购买。
很多食物宣传广告,就喜欢利用一些专业名词搞权威宣传,利用陌生化的说法把自己包装成高大上的产品,让公众掉坑。
如果父母能在看广告的时候,脑子里多问一个为什么?或者顺手拿出手机查一查资料,很多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02科学育儿第二关,懂心理学才能养出心灵阳光健康的孩子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父母为了更好养育孩子,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非常有必要。经常在社会新闻上看到有年幼的孩子跳楼自杀的报道,鲜花一样的生命陨落,让人十分痛心。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是缺乏“心理营养”。
人要健康活下去,不仅仅需要食物,还需要情感慰藉。
什么是心理营养?亲子教育专家林文采博士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叫《心理营养》。她认为孩子幼年的心灵如果缺乏“心理营养”,这种缺失将会导致孩子一生处于爱的饥渴当中,即便是到了成年,也会问题不断。
她提出五大心理营养元素分别是:
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安全感;赞美、肯定、认同;学习、认知、模范;
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引导孩子探索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父母都想好好爱自己的孩子,懂得是爱的前提。
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冲突,多半都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误会。因为不懂孩子的心理,才会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孩子,或者把自己的恐惧担心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
不懂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就会发生父母用教育的名义伤害孩子的事件。
03科学育儿第三关,懂大脑科学才能养出爱求知学习的孩子
如果父母懂得如何喂养和教育,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孩子还面临一个重大课题是学习。从开始牙牙学语开始,一直到完成大学教育,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脑是孩子的学习利器。
父母要懂得大脑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帮助孩子学习。现在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针对父母的焦虑无知,搞潜能开发和右脑开发等课程,如果父母懂得大脑的潜能开发原理,一定不会再被拉去交智商税,还要绑架孩子吃苦受罪。
没有父母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拥有聪明发达的大脑,但是极少有父母知道如何正确获得这样的大脑。台湾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脑科专家洪兰撰文说:
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别开发孩子的智力,只要给他正常的家庭环境,他的脑就可以发育的很好,而且父母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不要给孩子设立太多的规矩和目标,要让孩子任意去探索。童年时越爱探索的孩子长大后越聪明。因为他到处跑,到处玩的经验,促进了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而我们现在对智慧的新定义是神经连接的密度。
除此之外,她还撰写了大量的教育短文,用科学实验数据来提醒家长,中国人过去“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观念要改一改,因为背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1世纪的资源是脑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21世纪的竞争在创造力,而不在记忆力。
洪兰老师说:“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补习班或才艺班,她的大脑也会健全地发展。”
写完以上三点,我知道肯定有人说,远远不够——不信你们翻翻朋友圈,看看那些家长为了养娃,都学会什么五花八门的绝技。我们这个时代做合格父母很累,真的很累。
关于这一点,华大基因CEO尹烨说:“从遗传学上讲,当你的后代越少,你要投入的精力越大。你必须要保证他成功。比如你看信天翁,它一次就生一个蛋,这个孩子必须要成功,要不然我基因就断了。鱼就不想这个问题,鱼一次几百万几千万个卵都可以,它死95%还有5%……”
现在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父母都担负着养育的重担。这个时代的孩子也很不容易,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还要避开很多生长陷阱。希望父母们多学习,为孩子多建筑一道防护网,护佑孩子健康长大。
《不管教的勇气》:岸见一郎告诫家长们,养育孩子不该做的N件事
这个时代最可怕的父母,莫过于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虎爸虎妈
心理学专家林紫: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父母育儿必知的10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