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教育的特征(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5)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记忆技巧:等升内地房租2、近现代教育的变化和表现(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记忆技巧:公历十一3、近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记忆技巧:多生扑克4、20世纪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记忆技巧:全民多献身5、*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的目的记忆技巧:零售木头6、教育的*治功能(1)教育能为*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治和经济记忆技巧:人民私欲
7、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记忆技巧:内人解手龟速8、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的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记忆技巧:唠嗑技术9、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记忆技巧:墨水传遍内环10、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记忆技巧:宣传融创1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记忆技巧:数值截留1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的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记忆技巧:数值截留1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记忆技巧:遗主学境
1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记忆技巧:母鸡组团钻孔15、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6、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记忆技巧:平阶补顺差
17、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忆技巧:射箭全十个
1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技巧:全体面窗格
19、影响学制的因素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记忆技巧:青年科科老师生了一只(制)外国人
20、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记忆技巧:按时间顺序记忆,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终身
21、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贯彻方针
(1)优先发展
(2)育人为本
(3)改革创新
(4)促进公平
(5)提高质量
记忆技巧:忧郁改粗体
22、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2)独特的再创造性
(3)劳动的复杂性
(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5)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记忆技巧:十创富,广联姻
23、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2)全民性
(3)广泛性
(4)灵活性和实用性
记忆技巧:全种灵光石
24、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
(1)道德素养:思想、*治、职业道德
(2)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教育理论
(3)能力素养:基础、专业
(4)心理素养:认知、情感、意志
(5)身体素养
记忆技巧:身心能知道
2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记忆技巧:三爱两人一终身
2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树立教师威信
(5)发扬教育民主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记忆技巧:两棵树剃了毛发
27、新课改的师生观(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记忆技巧:石杨平老师给学生讲教心
28、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4)课程理论
记忆技巧:社会、知识、儿童、理论
29、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记忆技巧:知识专家两学科一分科
30、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记忆技巧:两学生在兴趣、生活、活动问题进行反思
31、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发展
(4)科学文化知识
记忆技巧:社会、知识、儿童、目标
3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记忆技巧:教师社区开发课程教学生学习
33、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记忆技巧:教师教学要处理好与学生、同事、自我的关系
34、新课改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记忆技巧:王官人差钱
35、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