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了,家里的零食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终于可以把神兽送去学校了。可大家知道吗?你给孩子吃的“好吃的”,可能会让孩子越吃越笨,家长别不相信。
回想一下这个春节,家里的薯片、饼干、面包等等零食是不是由着孩子们来造?虽然零食可以让上蹿下跳的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但是零食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很多零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从营养层面来说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为了拥有好的口感,大部分零食加入了大量的糖分、香精、盐分和色素等等,这些添加剂对宝宝危害很大。
高盐分会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糖分和脂肪的过多摄入,容易让宝宝发胖、蛀牙、挑食厌食;反式脂肪酸甚至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影响身体发育以及大脑智力发育。《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根据年龄段给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饮食指导,其中每个年龄段都重点提出了“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家长切不可图简单把零食当成万能哄娃神器,而是要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
营养均衡,同时加强益脑食物的摄入
大脑发育主要是营养供给和教育的综合结果,其中营养供给起到最基本的作用。因此,要想大脑发育好,饮食上要格外引起重视——一方面要营养均衡,同时另一方面要多摄入益脑食物。
五谷类: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中*豆的蛋白含量很高,可多吃豆类及豆制品。
奶类:牛奶是优质蛋白,同时含有丰富的钙,这些营养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建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天都补充和年龄需求相符合的奶量。
蛋类:蛋类含有优质蛋白和大量卵磷脂,可帮助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肉类:矿物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鱼类对宝宝的脑发育大有益处;
蔬果类:维生素含量高,膳食纤维丰富。当宝宝想吃零食时,不妨优先考虑新鲜水果和坚果。
不能总吃撑,适量才是好
有一种爱是“你爸妈总觉得你没吃饱”,但是,孩子的消化系统很娇弱,稍微吃多可能就超出了能承受的范围,产生积食。轻者可能腹胀便秘和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能发烧、咳嗽、长期便秘等,进而对身体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有家长犯难了,孩子本来胃口小,又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避免积食,那要怎么搞呢?
1、提高营养密度。同样吃一口,却吃进去多种食物,这样不就完美了?比如把普通的煎鸡蛋改成奶酪鸡蛋,把白米饭里面加入适量杂粮……一个小改变,营养密度大升级。
2、学会日常的脾胃护养。比如按摩腹部、揉压板门、掐四缝穴、捏脊等。
3、加强孩子的运动量。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提高消化系统的动力,同时,多运动的孩子观察力和协调能力也更强,可谓是“一举多得”。
睡眠时间充足,辅助大脑发育
古爱凌,这位滑雪界的天才少女,在2月8日获得了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成为了全民骄傲和热爱。在纪录片中,这位集学霸、运动技能和颜值于一身的冠*分享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原则,那就是——保证睡眠充足,争取每天都达到10小时。
这一点让人吃惊,却也是给大家做了一个提醒,那就是——优质的睡眠对于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一方面,高质量的睡眠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在营养吸收、脑细胞的分化、神经系统的发育上可以更好的助力。相反,如果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耗氧量增加,让脑细胞处于隐性缺氧状态,进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另一方面,宝宝的生长激素在夜晚睡眠状态中达到分泌的最高峰,因此充足优质的睡眠可以帮助孩子体格发育。
此外,睡眠是孩子记忆巩固的阶段,很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如果在睡觉之前熟读某些东西,第二天对这些东西的记忆会格外清晰,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三点总结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吃好睡好,宝宝智商高。实际执行起来,却很需要家长的耐心、细心,甚至还需要一点点狠心。你,能做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