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有某些早教机构宣传说:通过脑科学对孩子的大脑潜能进行开发,可以让孩子早慧。
今时家长都舍得为孩子投资,而且都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社会上早教理念层出不穷、早教机构遍地开花、早教费用年年攀升,这也让家长们热血沸腾。如果别人的孩子都是神童了,自己家这个太普通,不说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也无立足之地啊!
于是家长和早教班互相作用,共同发力,催生了一个巨大无比且深度持续的市场需求。甚至就连神童也成了早教市场的一大噱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神童能否炼成,而在于神童真的好吗?
闲读《孙衣言集》,孙氏为清代文学大家,其文章颇可一读。关于小儿读书,孙氏谈到:“盖读者不在太早,小儿元气未充,读书太早则伤气。古人八岁入小学,盖有深意,若恐八岁太迟,亦必至六岁方可上学。”
今时有的父母追求小儿早慧,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小儿性属木,木性疏泄,孩子天性好玩。这是自然规律,就应该让孩子玩起来,去顺应木性疏泄。若此时不玩,等上了学,哪里还有玩的时间呢?
再者,按孙衣言所言,孩子学习过早有伤气之弊端。孩子只要能健康成长,即是家长最大的欣慰,至于学多学少,我认为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人生很长,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知识。但健康却是最重要的,绝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知识,这就非常不值得了。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杀出重围,挤过独木桥,成为金字塔尖的人上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于是采取各种过度刺激孩子的方式,或皮鞭教育,或悬梁刺股,或熬夜苦读,或死记硬背,等等,让孩子去通关各类考试。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有健康吗?
我认为,孩子首先要健康成长,然后才能有益于社会。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只要能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能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