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家长的留言,说特别不理解宝宝的一些行为:
爸妈们忍不住会想:宝宝是不是有多动症?
并不是!多动症往往伴随着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定以及一些感知障碍等情况;而绝大多数宝宝,只是好动而已。
好动可不等于多动症。要知道,宝宝天性好奇、好模仿和富于想象,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动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每个阶段都会学到不一样的动作。
所以,爸妈们不仅不用担心,反而要多陪宝宝玩耍,促进脑部发育,帮助他们「越动越聪明」!
今天我们就邀请专家来为各位说说,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以及如何让宝宝「越动越聪明」!
1~8月龄的宝宝
一般来说,2月龄的宝宝会抬头、4月龄的宝宝会翻身、6月龄的宝宝会扶着坐、8月龄的宝宝可以独立坐稳了。研究表明,人的远端肢体(手、足)的运动更有利于脑潜能的开发[1],因此想让宝宝「越动越聪明」,爸妈们可以尝试陪宝宝玩玩具,鼓励宝宝抬头[2]。
9~12月龄的宝宝
正常情况下,9~12个月的宝宝可以做到爬行、扶着东西站起来、扶着家具走路。
其中,爬行是孩子第一次遇到较为强烈的双侧肢体的刺激,可以促成大脑皮层中心沟的形成,促进大脑双侧功能区的分化完成。
爬行时头部抬起的动作刺激了位于脑干位置的前庭神经核,使得前庭觉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前庭平衡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3~5]。
所以,爸妈们千万别嫌弃娃刚学会爬就在家转得像个扫地机器人了,反而要多鼓励宝宝自由爬行。
除此之外,爸妈们也可以鼓励孩子玩积木和柔软的玩具,这样可以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以及成就感。
12~24个月的宝宝
12~24个月的宝宝,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已经能够自己走路、开始学跑、踢球了。
这个阶段宝宝的大脑开始接触复杂、连续的指令,爸妈通过以下两类「脑力小游戏」游戏锻炼统筹协调的能力:
上下坡练习
1岁到1岁半是孩子大脑中眼足配合机能的形成阶段,爸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做「上下坡练习」的小游戏,帮助宝宝大脑发育得更好[2]。
Step1:鼓励孩子上坡和下坡,让孩子用身体感受坡度。
Step2:如果孩子走得不是很稳,爸妈可以轻轻地扶住孩子的手肘下方,帮助孩子上坡。
Step3:爸妈逐渐放手,试着让宝宝用手臂控制平衡感,做到上坡控制速度、下坡自由奔跑。
跟着音乐运动
跟着音乐运动,可以增强大脑与身体的协调性,还可以强化宝宝对速度、节奏和时间的认知,并且帮助发展肌肉张力、灵活性和大动作协调能力。
以大家最熟悉、朗朗上口的儿歌「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为例,爸妈们可以:
Step1:和宝宝相对而立,边唱边指向宝宝身体的对应部位;
Step2:在指到身体部位时略微停顿,等待宝宝找到该部位,可以沿用头、肩、膝盖、脚趾的顺序。
这个练习要慢慢地做,并不断重复练习,随着练习的增加,宝宝慢慢就能够随着音乐的不同而指出正确的身体部位了。
24~36月龄的宝宝
24~36月龄的宝宝,可以熟练地爬上爬下、上下楼梯、踢球、跑动、弯腰了,爸妈们可以和宝宝一起做的「脑力小游戏」也越来越多:
拍气球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初步学习并尝试理解方位的概念;其次还能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
此外,该游戏需要眼、手脚的配合,也能锻炼眼睛追踪能力和手眼合作能力。
Step1:在开阔的室外,准备一个气球(可以将气球套在薄袜里,防止气球破碎伤害宝宝),爸妈鼓励宝宝拍气球,并保持不落地。
Step2:宝宝拍球的时候,爸妈可以大声告诉宝宝气球的方位,例如「在你的右边、左边、后面」。
交通灯游戏
玩交通灯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简单的指令,慢慢养成规则意识。
Step1:先跟孩子讲述规则,使用「红色」和「绿色」这两个词来表示什么时候走和停下来。
Step2:孩子先当红绿灯,家长走;
Step3:在孩子理解后不同颜色代表的规则后,再由家长来当红绿灯,孩子听指令走。
看了这么多脑力小游戏,爸妈们要赶紧陪宝宝玩起来,让宝宝「越动越聪明」。
当然,3岁前可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大脑的发育,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和营养密切相关。
爸妈们一定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