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先生有一次在著名的大企业做演讲,有人提问:“京瓷研究开发项目的成功率是多少?”稻盛和夫回答:“%的成功率!”
难道没有失败?原来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里,研究开发一定要持续到成功为止。他们从不给自己设限,项目遇到困难,把“不行”当成重新开始的起点,持续挑战,不惧任何阻力,直到研发成功。
然而,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这太难了,我不行。”“我太笨了,做不到。”“我怎么也学不会。”“%的成功率,这是不可能的。”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如何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最近遇到一本好书,《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关于升级大脑、快速学习的书。本书的作者吉姆奎克(JimKwik),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限可能的可能性。
吉姆奎克上幼儿园时,有一次他站在窗边椅子上,观望楼下鲜红的消防车,没想到发生意外,他从椅子上跌落,一头撞到窗边暖气片上,顿时鲜血直流,造成大脑受伤。此后,他遭遇了学习上的重重困难,学渣本渣,废寝忘食地学习,仍旧不得其法。但他并没有放弃,后来他通过学习如何学习的“元学习”,成为“学霸”!因为他的自身经历,他深深感到脑力是可以优化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学渣也可以变学霸。
他取得个人学习成功的同时,开始致力于为大家提升记忆力,优化脑力,成为了世界级的记忆专家大脑教练。
他教授的方法影响了很多世界级名人: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网球史上最佳男子选手之一的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蜘蛛侠之父”斯坦·李等。
他还被联合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谷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paceX等机构聘为大脑教练。他发布的在线学习视频,点击量高达数亿。
关于优化脑力,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很多,为什么吉姆奎克的方法更管用呢?在这本《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里,吉姆奎克从思维、动力和方法三个维度给出了答案。
《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书中信息量挺大,干货满满,我对突破限制性思维、如何让大脑产生无限能量、如何提高记忆力以及晨间惯例感受很深,跟大家分享这四点。
一、突破限制性思维,为自我赋能
当吉姆奎克陷入“我是一个脑袋坏掉的孩子,废寝忘食学习效率依旧很低”的困境中时,他意识到“提出正确的问题”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学习的“元学习”。
“如果我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我能以更高效、更快乐的方式学习?如果我能掌握方法,让学习提速?”
吉姆奎克研究了大量的资料:成人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神经科学、个人成长、教育心理学、快速阅读、记忆法等等,通过对这些如何学习的“元学习”的学习,他开始转变思维模式,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1、找到自己的心魔,战胜限制性信念。
思维模式是无限可能思维模式中的第一环,观念决定行动。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个人成长经历等,对自己施加种种限制性的思维。
“我不行啊!”
“我数学就是学不好。我没天赋。”
“我学习速度就像蜗牛一样慢。”
“我不是学习的料。”
“我做不到。我无法胜任。事情只能如此。”
诸如此类给自己身上贴上种种限制性的标签。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冰山理论”,我们能看到的“自我”只是表面的行为,而更深层次的行为、感受、观点等都隐藏在水底。隐藏水底的自我批评之声,就好像我们的心魔,限制阻碍我们的成长。
作者建议我们为内心的批评质疑之声创造一个角色,想象这个角色有着滑稽的面容,荒诞的名字,当它出现在脑海中输入负能量时,就对它翻个大大的白眼!
2、更新新信念,为自我赋能
《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书中介绍了“七个关于潜能的谎言”,比如限制性思维认为智力是个固定值,自己的基本能力、智力、才能都只是固定不变的。新信念成长型思维模式: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可以通过个人努力、优质教学和坚持不懈得以提升。
畅销书作家、演讲大师韦恩·戴尔说过:“我们能力有限,这绝对是一个弥天大谎。唯一能限制我们的就是相信极限的存在。”
我们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新信念:知识×行动=力量。我们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仅仅明白,只是停留在脑海里,道理、知识不是力量,要把知识笑话吸收,并且应用,才能转变为力量。
书中写道:“许多人在校期间都在苦苦挣扎,心中增添的是一分羞愧、一分怀疑,总是觉得自己太蠢、太笨,什么也学不会。这样的念头挥之不去,给学习二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颜色。”
新信念:当你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时,学习新事物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会变成一件乐事,也会更容易,更愉快。
这一点就好像学渣和学霸的区别,学霸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新事物很快,也更容易,学渣则苦苦挣扎,越学越累。
二、让大脑产生无限能量的10条建议
“一孕傻三年”,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对比《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书中关于让大脑产生无限能量的10条建议,“傻三年”是怀孕、哺乳以及带娃的过程中,缺少睡眠,大脑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等造成。
1、为大脑提供良好饮食。
书中写道:“我们吃的食物会对我们的能量、健康情况和大脑功能产生巨大影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