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反观当下学前教育领域的诸项活动,劳动教育属于薄弱环节;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背离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亟待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其教育质量。
幼儿园劳动教育就有诸多价值,帮助幼儿完成诸项教育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其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旨在养育幼儿对人-我关系、人-人关系等社会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的非智力性内涵
幼儿园教育具有直接体验性、生活化和游戏化特点,这也决定了幼儿园劳动教育具有直接体验性、生活化、游戏化和独特教育性特点。首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直接体验性,是指幼儿园在进行劳动教育时相比较于成人劳动教育,前者更加偏向于劳动过程本身自带的情感体验,幼儿会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对劳动本身产生好感。
对幼儿来说,与劳动相关的想法都是非常纯粹的,它既没有成人劳动的功利性也没有外在性,只是单纯的去享用劳动带来的快乐。他们在劳动活动中,自主地决定自己劳动活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并不受外界过多的干预。
幼儿劳动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动手劳动或实践劳作的方式来实现的,以实践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关于劳动更加真实的感官体验,以此来产生直接经验,最终建立起自我劳动认知,接受过幼儿劳动教育的幼儿,进行未来职业选择时自我意识更为突出。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幼儿劳动的开展,要注重幼儿劳动活动的直接感受,让幼儿进行劳动时能够享有快乐的情感并且形成更加积极正向的劳动价值观。其次,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生活化是指,幼儿园劳动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劳动教育越贴近生活,其越能吸引幼儿的兴趣。
对于幼儿劳动素养的培养也是渗透其中。劳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为班级和集体服务,劳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跟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是幼儿用劳动服务自我和他人的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劳动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非常地生活化,是幼儿每日生活所必需的。
幼儿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劳动教育。幼儿对于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使得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远远不够。所以幼儿参加劳动,最应当先行学习并掌握的正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换而言之,劳动本身就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与生活结合度比较高的劳动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幼儿对生活的热情,促进了幼儿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成长、成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开展“自然渗透式”劳动教育,隐藏孩子们潜意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劳动,将劳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感受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再次幼儿园劳动教育游戏化是指,幼儿的劳动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方式,让幼儿对劳动充满兴趣,不再觉得索然无味。在游戏性的劳动中,幼儿将获得自我的满足,体验自我的愉悦,推动自我的成长。游戏性的劳动通过让幼儿身心愉悦,可以为幼儿创设轻松、自在的成长环境,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精神的自然成长,而非一些功利性的目的。
杜威认为:“如果我们能预见未来并具有一定特征的结果,并为实现这一结果作出持续的努力,那么游戏就变成了工作。像游戏一样,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工作中,要求我们需要不停地注意,在选择和计划工作手段时,一定要表现更多的智慧。”这里提到的工作,等同于本文中的劳动。
在幼儿心中,劳动是非常自由、愉悦的,无时无刻不在印证游戏的精神和态度,他们认为二者没什么区别,当然这与劳动所需要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不冲突。最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独特教育性是指,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与这个世界很多事物有很多密切联系。
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其实并不在意劳动的结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