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异形.契约]中,制造的二代生化人特意取消了创造能力。
因为一代生化人大卫令人类恐惧,这也是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
当机器人有了创造能力,实在有点可怕。
但是我们是人,要成为一个创意高手。
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创意的差别。
悲剧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一直被扼杀中。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习同样的知识,回答同样的答案。
工作的时候,大量的人在做重复性的劳动。
当然,工作分工不同,不同的人也适合不同的事。
但是我们更多的要养成一种创意思维习惯,而不是真的要发明创造。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讲这个问题。
思维通常有两种,
一种叫聚敛式的思考,
一种叫扩散性的思考。
这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希尔福特提出的。
我也不想说的太枯燥,扩散性思考就是对问题想一些多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是可以训练的。
第一个方法叫做问题的检核法
这是脑力激荡的创始人奥斯本所提出来的。
这个做法在思考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把需要分析的问题清单全部都列出来。
然后一项一项的去检查分析构思所有可能性。
1、这个东西能不能其他的什么用途?
2、我是不能够从其他的地方得到一些启发?
3、我这个东西可不可以拿来稍微加以调整或者改变一下呢?
4、我能不能再把它变什么大一点?或者加上一些什么东西?
5、我能不能把他什么缩小一点?或者减去一些什么东西?
6、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替换呢?
7、我会让他更省略一点,或者简化更简单一点,
8、我是不可以重新再把它排列组合一下呢?
9、我会不会从相反的作用或者相反的方向来看待这件事情呢?
如果你把任何一个正在思考中的问题,正在研发中的产品,正在进行中的计划,把这九个部分问过一遍的话,你会发现得到非常不一样的结果。
第二个方法叫做重新定义法
美国的知名广告人杰克弗斯特他说过一句话,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重点是你有没有问对问题。
简单讲,只要有问题一定有什么方法。
可是前提是你问题怎么样?
在美国的东南岸有一个小镇,美国大学生放春假的时候都会到那个地方去度假。
大学生度假的时候往往把这个小镇搞得乱七八糟,故意在人家墙上喷漆啦,毁坏牌子了等等。
于是小镇的警长惩罚这些学生,把你关一个晚上,只有给你吃面包给你喝水不给你其他的饭吃。
反而很多的大学生,他们更故意去犯错,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男人的行为,我只有吃面包和喝水,代表着我有种我是一个男人。
后来这个警长决定用不同的方式,他要想怎么羞辱这些学生?
当然想到羞辱了,这样的问题问的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啦,
现在只要你被抓进去,里面的人就给你吃婴儿食品,用奶瓶喝水。
让你觉得我不是一个男人,后来那些人因为不愿意当小孩,因此就不愿意犯错,因此那个地方的治安就变好了。
问对问题非常非常的重要,就通过重新定义之后你就可以找到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就得到更多有创意的方法。
第三个是我们最常见的思维导图
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法。
这是英国思考专家东尼·博赞所开发的一种思考的工具,就在全世界是非常普遍使用的。
我就不教你怎么使用了,就是说要养成思维导图的习惯。
比如保险代理人如何提升20%的业绩。
我们第一个先问WHO,哪些人可以提升20%的业绩;
然后是when,哪些时间点上来提升这些;
再来是where,在哪些地点去实施;
然后是what,做什么做哪些事情。
所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
但是有些人做事没有做好,因为他没有动力,他没有why。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您直达目标。
第四个叫做比喻的思考
有时候你把正在思考的东西用另外一个东西来比喻,当你把房子比喻成巴厘岛,
巴厘岛是印尼度假的胜地,所以你在上海如果有巴厘岛代表放松没有压力。
所以让你再推一个广告案的时候,你说这是上海的巴厘岛就代表一个最轻松的住宅。
如果你把房子比喻成全家人的阿玛尼,代表是一种时尚的感觉好,所以你用不同的东西来定义它,结果就不一样。
第五个完全不相关的东西把它合在一起
在海上面航行的船只跟飞机的跑道结合在一起它就变成航空母舰,一种新的可能会出来。
您可以完全不考虑任何现实上的问题,不管能不能做得到,就是强迫他要把它结合在一起。
就没有任何东西不能被强迫组合在一起,强迫的组合反而可能成为有趣的创意人生。
这五种思维方式主要让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久而久之,也许就会产生许多有趣的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