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二宝从小就很笨,不是平庸普通懒散的笨,是冒失急躁马虎混乱的笨;不会学习,记性差,容易走神;语言能力非常差,同时非常话痨,经常指手画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明白;学任何知识点都需要比别人多费许多时间,而且扭头就忘……
因为大宝从小就很擅长学习,而且比二宝年长将近九岁,我也很容易判断出二宝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比较困难,说她是“语言文字障碍”也不过分;到了三岁左右的时候,二宝开始又出现清嗓皱眉眨眼等抽动症状(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的轻度抽动症,这种病不可能自动康复,必须要经过训练才会好转)。
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不太容易通过学校教育走向人生高阶的孩子,我觉得她能健康长大就很好,将来能从事一份偏体力型的工作、有一些比较温和友善的同事、单位有食堂能吃饱饭就很好了。
二宝不是病态孩子,她性格非常活泼热情,乐群性和利他性都很好,爱美爱表现,体力也不错…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那种快快乐乐的傻大姐型小朋友,虽然学业一塌糊涂,但是好朋友挺多,也不害羞自己比朋友脑子笨、成绩低。
所以我想,我就照着“幼儿园老师”的方向培养她,读个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最起码她毕业就能找得到工作,符合二宝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也能保证每天都吃健康午餐;如果孩子自己还能继续学习,考个非重点院校的专升本或者在职研究生,也都有机会。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话,我就不需要特别焦虑她的数学语文成绩,可以让她学几样自己喜欢的特长,也可以让她多点时间锻炼身体。
后来我发现,幼师中专的中考分数也不低,而且我家学区的初中真的不好(校风差、招生规模小、升学率低),毕业生考上重点中专的比例也不高,对二宝来说很有点难度;而且她形体还算不错,有舞蹈老师建议她考舞蹈中专,于是我又把目标改成了“小学毕业考舞蹈中专”。最近这一年来,我又积极带她尝试京剧,因为计划报考的艺术中专有舞蹈和京剧两个专业招收小学毕业生,所以想给她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对于大宝,我反而没有这么细致的职业规划,大宝学习好,有能力在高考中顺利地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她的理想比较实际,贴近自己的成绩和学校教育水平)然后在学校里好好学习,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团活动,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职业机会,就算走几步弯路也不要紧,能力强的孩子不怕耽误。
但是对于二宝,因为她天赋不行,就真的经不起浪费,家中长辈又怕孩子太过辛苦吃力,所以舍不得浪费她的时间,希望把她的能力都充分利用好,尽量少浪费,所以特别在乎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
考虑到她学舞蹈唯一的优势就是身材,基本功、审美能力、身体能力都不算好,我想她大概最有可能成为优势的就是“体力旺盛”,所以在舞蹈考级课和私教课之外,又给她找了一些体育项目来学习,一方面是多方面训练身体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另一方面是让孩子多尝试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习科目,拓宽孩子的认知领域;而且学启蒙课程价格比较低,安排好时间可以做到每天体能训练时间都在1-1.5小时,比较均衡。
我身边的很多家长会说“让孩子学某种特长是为了开眼界、培养气质、锻炼脑力…”,我没有这么奢侈的需求,我的追求特别“经济适用”,只希望她现在学的东西能帮助她考进艺术中专、顺利毕业、辅助就业,也希望她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高她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坦率地说,像她这样体格健壮、性格活泼开朗、愿意跟人合作分享、没有胜负欲的孩子,即使没有任何特长、不提供任何学校教育以外的训练,也能作为普通基层群众在社会上活下去。之所以焦虑她的发展,只是为了提高她的社会价值,也让她能够有更多选择权,获得更有乐趣的生活。
学体育带来的收获是很多的,比如武术,教她学习了很多原本不敢尝试的技术动作,获得了很大的自信心和掌控感;而且武术要求“精气神”,有很多表情和眼神的训练,很有效的改善了她眨眼皱眉的缺陷;武术强调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有助于改善舞蹈动作质量。其他运动项目都是短期学习,培养的就是个兴趣,也是为了学习专业的运动姿态,避免错误发力动作造成运动损伤——这孩子完全没有自学能力。
她自己特别喜欢的科目是模特,因为可以穿着漂亮衣服在台上表演。两年多时间上了将近次课,参加了六七次大型活动和比赛,水平嘛,就是其他家长都替我心疼学费的水平。爸爸觉得虽然孩子天赋能力不够好,但是能力好的孩子未必比她更勤奋更投入,只要孩子自己愿意学愿意干,毕竟也是一种职业方向,或者能成为她在工作中的一项特殊技能。
美术也学,水平就是“真比不学强”,算是补齐了短板,达到了同龄人中等水平。
从四岁到六岁,学了两年口才,基本上每次学新节目都哭,背台词要花别人几倍的时间,然后下课至少忘掉一半。不过后来想想也有好处,就是口齿发音很清晰准确、也丰富了词汇量,算是补齐了一部分短板,因为记忆力和识字量依然很差;最重要的是,学口才期间,清嗓出声的情况没有加重,当然也没消失,只是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她学会了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发声,午休时间去操场上大喊大叫。
最近半个月时间因为防疫管控,我们都宅在家里,二宝要我陪她练基本功,每天做腹肌背肌拉伸耗腿这些动作,她倒是挺有兴致的,也能在简单重复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提升;照着短视频自学了几个舞蹈动作,动作质量就谈不上了,毕竟刚学会“自学”,我们都很高兴;最有成果的是自己练会了倒立,虽然毫无美感,但是突破了自己的恐惧,也确实是完成了很有难度的动作,孩子自己的成就感还是特别好的。然后今天姐姐建议我们朗诵《笠翁对韵》,又难哭了。
我挺不喜欢有种言论“没出息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养孩子不是投资或者交易,要是指望孩子报恩,那父母就太自私了。
我把孩子当成是人类社会交给我的“使命”,我要把孩子养育成“优质的社会成员”,开发孩子的优势、弥补孩子的短板,让孩子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天赋特殊的孩子,给我带来了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带我接触了幼儿教育、体育教育的各种领域,也让我逐渐建立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运用我的经验和技能来帮助别人,她教会我看清现实、接受现实,也积极的寻求现实中的资源与支持,更友善的跟自己的生态系统共处——而且她对我的信任和依赖,也给我使命感和成就感,这是她给我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