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脑利用率只有不到10%的误区
电影《超体》里面,寡姐因为*品包在体内破开,机缘巧合将自身大脑的潜能开发到了%,近乎无所不能。
关于大脑,社会上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我们对自身大脑的利用率只有10%,甚至更少。其实这种说法并无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于这种说法的起因,源于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智能的10%”理论。之后关于大脑潜能开发的说法层出不穷,比如有说左撇子普遍较为聪明是因为对左手的开发使用进一步激发了大脑的潜能。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威廉·詹姆斯的意思,他所说的“只发挥了10%”并不单指大脑,而是一种出于心理学角度考虑的人体潜能。比如面对火灾,六旬老太太扛着一百多斤的保险箱跑下6楼就是激发了人体综合潜能。
那么我们对大脑的利用率到底有多少呢?
剑桥大学的生物医学博士亚历克西斯·威利特和神经科学家珍妮弗·巴内特在《我们的脑子够用吗?》这本书中结合多方面的研究指出,我们对大脑的利用率实际达到了%。
既然我们对大脑的利用率都是%,那为什么不同的人脑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就涉及到关于脑科学的软知识了。在《我们的脑子够用吗?》这本书里,两位作者用了许多研究案例和趣味性的语言展现了大脑的发展历程,不同大脑的差异,以及如何提升脑力。
我们为什么需要完整的大脑?
关于大脑利用率10%的悖论,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如果我们只用到了大脑的10%,那么即使大脑有所缺陷,我们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完全不受影响,但无数案例表明并非如此。
美国有一位叫科尔·科恩的作家,在她26岁的时候被检查出她的脑子里有一个柠檬大小的洞。这就有点恐怖了,在那之前她的脑部可是从未受过创伤,也就是说这个“脑洞”是天生的。
脑子里有这么大的洞,她还一步步取得了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在写作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这种不正常的“脑洞”看似没有带来什么影响,实际上从小到大一直影响着她。据她自己描述,她从小就在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上存在障碍。比如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可以对路上的车辆大概会经过30秒或者1分钟经过自己身边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但是科尔就不行;另外,她是彻头彻尾的路痴,即使是在熟悉的超市里也会迷路,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之所以说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判断障碍是由“脑洞”引起的,是因为科尔脑子里的这个洞刚好就位于掌控空间意识、感知物体和数学能力的左顶叶。
也就是说,大脑缺失了一部分,即使不一定会致命,但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另外,不同部位的大脑缺失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我们的脑子够用吗?》里面提到了一个例子,年美国密苏里州的塞西尔·克莱顿在锯木厂工作时,被一片小木头扎进了脑子里。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医生切除了他大脑额叶的五分之一。在那之后,他从一个原本勤劳朴实、性格温和的人变得偏执、不可理喻,还时常有自杀的念头,这种不好的状态持续到年,他因情绪失常杀了一个警察被判死刑。
大脑的额叶这部分控制的是情绪表达和掌控、语言记忆以及运动思维,也就是说,大脑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能,各部位协同之下保证我们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任何部位的缺失都会带来对应的负面影响。
我们变傻或变聪明,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大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关于我们变傻或变聪明,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孕傻三年”。很多孕妇即使在怀孕之前精明胜过大多数人,但是怀孕之后就容易犯些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记忆力下降,这实际上是脑功能改变的结果。
但是不得不说是,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孕妇脑子变傻了,而是变聪明了。
女人怀孕之后,她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到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大脑的强适应性自动识别了这种变化。于是在外人看来,孕妇在认知方面确实傻得无可救药,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对孩子的呵护和情绪感知上,连孩子的亲生父亲也只能自叹不如,她们往往能从几个月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细节表现上判断出孩子的喜怒哀乐。
说这种现象是变聪明可不是无端的臆测,年12月巴塞罗那的研究者针对孕傻的现象首次提供了证据。他们对初产的母亲孕前、孕后分别做了脑部扫描,发现女人在怀孕之后,脑子里与社会认知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明显的灰质减少。而根据这项研究的综合数据显示,母亲对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