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很多人都喜欢说思维导图。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一说起思维导图就好像自己是个内行人,沐浴在众人的膜拜的目光之中。但实际上能准确把握住思维导图核心的人并没有多少——大多数人都是活生生地将一把屠龙刀用成了杀猪刀,还搞得神秘兮兮。
现在一般网上看到的关于思维导图的文章,大部分表述的都是已经烂大街的观点:
有人的说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记忆方法,每用一次,大脑基本的记忆技能就能提高一次——记忆工具论;有的人说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列大纲,可以合并并梳理从外部(讲座、书籍、杂志和媒体)记录的信息及从内部(决策、分析、思考)产生的信息,是记笔记和知识管理的利器——整理工具论;有的人用思维导图安排一天的日程,管理任务甚至项目——Todo工具论;还有人说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可视化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跟其他人沟通——可视化工具论。
甚至有的人连“思维导图”是什么都还没搞懂,上来就教你怎么画思维导图、怎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在这些人看来,学思维导图就像学游泳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游上一段再说,熟悉水性,自然就会了。
一、二流工具
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一种思维工具,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列大纲、做笔记、参与知识管理、管理日程事件和进行可视化演示。但提及的领域本身就有很专业的工具,相比之下思维导图最多只能算是二流的工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不上什么大杀器。
1、“超强记忆术”是邪道
记忆术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发展到现在比较成熟的记忆方法有:”谐音记忆法“”数字想象记忆法“”字母法“”罗马房间法“……记忆方法很多,但规律却是相通的。本质上是先创造一套固定的钩子,熟练运用,然后在钩子上挂不同的“事件”。记忆术涉及的12条法则:
想象(Imagination)、联想(Association)、通觉/感官(Synaesthesia/Sensuality)、夸张(Exaggeration)、韵律和运动(Movement)、色彩(Color)、数字编号(Number)、符号(Symbolism)、顺序和模式(Order)、吸引力(Attraction)、幽默(Humour)、积极思维(Positivethinking)。
年11月,中国24岁的研究生吕超,在数台摄像机和众人的见证下,用24小时零4分钟,把圆周率背诵到了小数点后位,而且中间没有犯过错误。吕超记忆圆周率的方法,以及任何专业记忆大师记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法,本质上都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对吕超来说,23就是乔丹,因为乔丹的号码是23号;14则是玫瑰花,因为情人节是2月14日。这样一来这一串数字在吕超看来就是乔丹拿着玫瑰花这么一个视觉图像。图像再连接成为一个故事片,最终吕超记忆的其实是一个长篇连续剧。长篇连续剧当然比圆周率好背,但我们大多数人连真的长篇连续剧也记不住,这就是训练的作用了。据说吕超是每天练习五个小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背诵圆周率。
第一,用思维导图来记忆,本质上还是要利用记忆的法则。
思维导图确实可以化作长满钩子的树,在上面挂上各种事件,但要想达到能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水平,你得形成一套自己的记忆系统,然后愿意进行艰苦地训练,你还要有能在脑海里凭空画思维导图的能力,要对基本的记忆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第二,靠思维导图想达到记忆大师的水平,似乎不太现实。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要用一幅思维导图记住圆周率的位,假设他已经很牛逼,能把10个数字组成一个记忆形象关键词,但1分钟画一个事件,光是画图可能就要画上5天5夜,真正到了比赛,你可能还没画完一半就已经输掉了比赛。
第三,练习思维导图妄求获得超强记忆力,不是做学问的正途,而是邪道。
退一万步来说,你真的把思维动图超级记忆术练成了,你最多也只能拿去人前卖弄一下而已。
天文现象观察多了,你可以洞察出物理规律,但是记忆力功夫没有这样的效果,量变永远是量变。你背诵了很多位圆周率……也就仅仅是背诵了很多位圆周率而已,记忆法不可能让一般人在学习上发生质的飞跃。
超强记忆法不但对学习无益,真正用来学习反而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往往有很强的结构性,知识点之间本来就有逻辑联系。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根据知识原本的逻辑和原理记忆。超强记忆法追求的是用想象力另外建立一个联系!这是把已经搭好了的乐高积木先拆开再重新排列,不但多此一举,而且是破坏性的。超强记忆法用得越多,理解度可能就越差。
第四,画思维导图的效果甚至还不如多读几遍。
曾经有一个研究,让受试者阅读一篇科学类文章,然后分三组:第一组多读几遍,第二组针对此文画个思维导图(概念图),第三组用十分钟写篇相关文章。一周以后测试,结果写文章的这组记忆的成果,甚至这时候再让他们画概念图的成果,都胜过其它两组。
想要学到真本事,大把的时间砸进去是必须的,记忆的*金定律是重复,而不是用思维导图。
第五,记忆力提升不是大脑开发的唯一目标,要把知识整合到长期记忆中去。
这里多说一嘴,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说思维导图是全脑记忆,左右脑平衡协调使用,可以帮助学员提高记忆力(开发大脑)。这本身没有错,思维导图之所以70年代被发明以来能如此风靡,一定程度是因为在绘制过程中能够调动左右脑的功能,提升记忆力。但把记忆力作为大脑开发的唯一目标,好像只要记忆力上去,其他方面都会跟着改善,这就很有问题了。记忆力不等于一个人的能力,全脑记忆,其记忆速度确实会令人吃惊,但仅限于快速记忆,短时间记忆(副作用也是有的)。你掌握了多少知识,根本上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如果是想学习知识,想打好基础,更需要把知识整理到长期记忆中去。而不是追求短时记忆的昙花一现。
2、用思维导图记笔记费力不讨好
我们平时见到的很多思维导图,都是上面这种——从一个大主题出发,分成若干个小主题,每个小主题再分为若干枝叶,这么一步步分下去,就好像一棵树一样。
Xx脑图提供的思维导图工具,提供的就专门是这种树状图: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风格,但本质上跟下面这些图没什么区别,都是树状图。
一款大纲笔记软件干脆把这点挑明了,只需一键,就可以实现树状图和思维导图的来回切换。
其实如果想用这种树状结构列举提纲,整理要点,又何必非得画什么思维导图呢?
任何一个简单但是够意思的文本编辑器,都有所谓“bulletpoints”功能(最常见的有Word文档、印象笔记等,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