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很多努力的孩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吃饭走路也书不离手,可是考试的成绩却只在中游或者中下游。
而有的孩子可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学习还名列前茅。
很多家长就疑惑,为什么努力的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成绩,但那个不上补习班,还有那么多课外活动的孩子却能成绩优异?
读了《学习技巧》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我们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孩子不擅长的学习,不是他笨,可能是他的“潜力”还没有被激活。
本书作者东尼·博赞被称为“世界大脑先生”,他也是研究“脑力开发”的专家,这本书是他集近40年研究,写出的一本讲解学习技巧的独一无二的书。
学习吃力,原来是因为这些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学习潜力,但为什么有的人轻轻松松拿得好成绩,而有的人刻苦努力却还是平平无奇?
只因为任何一条路都不是平平坦坦的,都是有障碍阻挠你前进的:
首先,你是不是一个勉强的学习者呢?
拿出一本书想学习,一切准备就绪后,却找出一堆的理由离开这本书——没来得及收的衣服,没有休息好,渴了饿了等等。
我们想要学习,却也恐惧学习,逃避学习,最后被所谓的知识压垮。
其次,你有没有阻碍学习的思维障碍呢?
尤其是学生学习,都是要面临这一系列后续的验证过程,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高高低低的分数与排名,给孩子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就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躺平摆烂,以此来安慰自己,我不是笨,只是没有好好学,对这些不感兴趣而已,用这种方式逃避考试和恐惧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
最后,你还在用过时的学习方法么?
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知识,这些知识被“填鸭式”地塞进脑袋里,而不管他们是否被吸收、被学会。长此以往,很难让人们保持动力,继续学习。
学习是以人为本,不能是以知识为中心,要强调个人吸收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识的方法。那我们所说的阻碍将不再成为阻碍,因为我想、我有兴趣。被动填塞和主动吸收,不一样的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博赞的高效学习技巧,让我们远离做无用功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学习这一技巧的第一步:做好“准备”
在你要学习之前,可以先读一遍或者大概的浏览一遍教材。这个过程是快速的,是对教材先有个一总体的印象。
之后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与任务量。有时间的限定,会让我们有一定的紧迫感,不拖拉不延迟。
而任务量是让自己有一个目标,有特定的量,消除了恐慌感,不会觉得一眼望不到头,也会更有动力。
准备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应用”
总览:就像是要给家里装修,我们要整体熟知这个家的空间大小、如何布局,才能合理安排结构,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心意的家的样子。
预习:这就像是你从A点要去往B点,有几条路可选,那我要了解每条路的特点,比如路线更短、风景优美、可以顺路见见朋友等等,才可以做出最优的选择。
精读:精读是用来了解更多的信息,为做出更好的规划而准备。
复习:我们人记忆是有曲线的,而且不同时期读书,也会有不同的体会与想法。
天赋异禀的人不是没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可是为什么我们目之所及一定会有“别人家的孩子”,难道天才已经遍地都是,只是没有自己么?
当然不是。
学习是有技巧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来提高效率,减轻压力,开发我们的思维。
你看那些学霸们,他们绝不是每天傻傻的学起来没完,相反,他们会不停的思考。
就像邓超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说的那样:“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目标明确,你会拥有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