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学校劳动教育的对策研究
TUhjnbcbe - 2024/7/14 16:32:00

一、将劳动教育融于综合实践,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课程涉及领域广,其实践范围包括生产劳动实践、科学技术实践、信息技术实践等。从这一角度而言,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以多种方式、多种形式达到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初中学校劳动教育要想突破目前的困境,应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去,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培养。

综合实践课程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并基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其在生活情境中选择实践主题,并通过探索服务、制作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达成实践目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体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还开发了脑力。学生在实践主题活动所获得的结果是通过劳动所创造出来的。

笔者在执教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以“种植花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笔者组织学生通过与家长访谈或网上查资料的形式,先了解花生的种植方法。接着笔者将由花生制作的精美食物分发给学生,让其品味花生的美味,激发其种植花生的兴趣,生成以“种植花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是学生脑力活动的过程。

在学生有了初步想法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翻土,精选花生种,将花生种植到土壤中,并带领学生施肥、浇水、捉虫。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不单纯只是体力活动,同时还有脑力活动。翻土等工作是体力劳动;选择什么样的花生种,在什么时候将其播种到土壤中,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则需要学生去查阅丰富的资料,并运用脑力来完成。花生结了果实之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厨艺将其烹饪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并分发给班内同学,和大家一起品味劳动成果。设置主题式的综合实践课程时,内容要具有丰富性且形式多样,力求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开设与劳动紧密贴合的课程,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虽然我国中小学目前关于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较少,但开设该门课程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在实习岗位或模拟情境中见习或体验该职业,并从中获得该职业的理解认知,找到自身的长处进而培养自身的职业兴趣,以便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职业生涯课程给了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契机,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目标。

我校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在了解不同职业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之上,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体验职业。选择同一职业体验的学生结成一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由专门的体验官带领组内同学体验该职业。在实施过程中,家长与心理咨询师也是团队中的一员。体验成果由小组汇报展示。小组成员畅谈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收获,不同小组之间的成员可互相交流体验收获。采用自评、他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认知不同职业,帮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养成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组织劳动实践

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实践也是劳动实践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可以体验劳动的快乐,并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定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实践的价值,公益实践活动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生们自由结组,走出教室,走入社区,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服务。常见的社会服务类型包括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本校学生争当“防疫小卫士”。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小志愿者可以在社区岗哨做辅助者,帮助检疫人员登记过往车辆的提问信息;或者在社区服务中心分发物资(如医用口罩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体验到来自陌生人的称赞和言语的表扬。

1
查看完整版本: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学校劳动教育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