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用课程育人
——关于学校课程的理解与建设的对话
作者:陈大伟陈艾琳杜胜洁对话参与者: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艾琳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杜胜洁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艾琳:陈老师,您好!最近我们研读您的《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和《学校的产品和教育的评价》(可链接阅读)两篇文章,理解了一些,但也还有一些疑惑,这里想请您再给我们讲讲。陈大伟:这些问题是教师生活无法绕开的话题,很值得讨论。你们是教育硕士,对这些问题又有过专门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就用对话的方式交流吧!你们想讨论什么呢?陈艾琳:追根溯源,我们想要知道提出这些问题的缘由、理据和用意。这可能对我们更有意义和价值,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教育的生产性和教育的产品陈艾琳:说到产品,必然说到生产。您是怎么理解教育的生产性的?陈大伟:我先说思考这个问题的缘由。对于教育的生产性,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你们也来说说。我年担任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当时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需要通过乡镇财政转移支付。一方面,当地财政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一些党政领导把教育当成了花钱的部门,拖欠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时有发生。在争取教育经费遇到推脱时,我就会思考“教育到底只是花钱的消费行业,还是从事生产的专门行业”?我想如果没有确立起教育属于生产部门的社会共识,教育就得不到国家、社会的真正重视和关怀。也就是从此开始,“教育是否具有生产性”、“教育如果有生产性,那教育的产品到底是什么”等成了自己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杜胜洁:从您的介绍中,我体会到做研究首先是要研究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解决好“教育属于生产活动”的问题,有利于突显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赢得社会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和对教育的普遍重视。不过,就教育的生产性,似乎早有定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1]。人类的自身再生产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命力的再生产,二是劳动力的再生产。生命力再生产指生物意义上的种群繁衍,劳动力再生产则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以及变换能力的再生产。教育的生产性表现为劳动力再生产,主要通过教育创造合适的发展条件,培养、训练再生产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熟练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陈艾琳:有了对教育生产性的认识,顺理成章,就需要讨论“教育的产品是什么”?当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活动,教育的生产力是“指构建和维护教育系统的能力,它不是一种物质生产力,而是一种知识生产力”[2]。一般认为,教育的产品包括知识和人才。陈大伟:不可否认,教育可能生产出知识来。比如,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功能是研究,通过研究生产出知识。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基本功能还是培养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