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田俊国老师《学习力跃迁训练营》的Slogan。
但讲实在,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于我这样理性的人来说,对这个训练营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这种要么是真大佬的经典内容,要么就是江湖骗子,哗众取宠之徒的话术。
但田老师本就是我们行业的标杆人物,我也拜读过他的书籍和课程。
所以,在犹犹豫豫中,还是加入了训练营。
训练营是18天,但仅前5天的知识,已经让我们俯首称臣,跪服跪服,真大佬、真大佬。
今天拿其中一个知识点,学习力跃迁ACCP模型,分享与你,我们共同学习。
分为三个内容介绍,什么是学习力ACCP模型,ACCP模型的四个步骤和加速学习的五大因子。
什么是学习力ACCP模型
田老师说,要想达到学习力的跃迁,要抓住两个维度。
一个是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甚至潜意识还占了大头。
这也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名著《思考,快与慢》指出的。
系统1这个直觉系统,靠潜意识控制,它是自动运行,不消耗脑力,是我们做出决策的主要系统。
另一个维度是个体内的互动和个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自我对话和与他人对话。
把学习力的两个维度交叉,形成一个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就是ACCP模型。
它指的是学习力跃迁的四个步骤,吸收Absorb,建构Construct,创造Create和表现Perform。
注:感谢赵希彦老师的ACCP循环示意图
田老师用吃东西来类比,进行解释。
从外界吃食物,食物进入肚子后,一定要通过我们的消化,把它磨碎了,把它变成一个个蛋白质分子,这是“吸收”的过程。
变成蛋白质分子以后,然后又通过我们的转录RNA,把一个个分子、把蛋白质重新按照我们的DNA结构排列,被我们的细胞吸收,变成我们自己的血和肉,这是“建构”的过程。
变成血和肉,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运用这个能量,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这是“创造”的过程。
当然,学习跟吃东西还是有不一样的,学习还有一步,叫“表现”,指的是创造出作品后,可以进行展示。
ACCP模型的四个步骤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ACCP模型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吸收。
指的是个体间的行为,汲取很多内容,收集很多素材。
不管是通过看书、听课,还是与人交流、实践等等,这都是“吸收”。
第二步,建构。
把吸收的内容进行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所以有一句名言这么说: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意义,除非你认为它有意义。
知识的掌握的标志,就是形成个人版本的理解。
第三步,创造。
形成个人版本的理解以后,你对这个知识就有了自己的领悟,但这并不是终点。
我们的目的是在创造,运用这个能量,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比如创造出一个新的作品、新的创意和新的想法。
第四步,表现。
一旦开始表现你的作品,就会引来别人对你的反馈,进行评价,而这个对你又是新一轮的吸收。
以前看过一部俄罗斯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就是大名鼎鼎的AK47之父。
他早在年,在前线时就有了AK47的设计思路。
但直到六年后,
年,在广阔无垠的武器测试场,
他笔直地站立,握紧了拳头,眉头紧锁着,
焦急看测试人员进行试枪,不知道这一次,能否能通过测试。
最终,样枪显示了极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随后进入量产,两年后,成为苏联军队的制式武器。
即便像AK47,也是足足历时六年,多少次的挫败。
竞争对手的打压、枪械设计专家的提点、妻子和同事的协助,一次次的迭代,一次次的优化,才最终打造出这款举世闻名的枪械。
所以,你的产品进行“表现”,必然会得到反馈和评价,但得到的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对你而言其实又是第二轮的吸收。
吸收完以后你又去建构,内化成你自己的,然后又是第三个环节创造,再去表现,于是这个ACCP循环,就循环起来了。
田老师提出了ACCP模型,为了证明其适用性,他用其他经典的模型进行验证。
比如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话说这个体系也是超级经典,其书籍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四本著作之一。(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传送门:一本30万字的世纪经典就为证明一张表格的科学性
登强读经典)
布鲁姆把知识的掌握分为几个台阶,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吸收,对应最低的记忆和机械的理解。
建构,对应你自己的分析、评价和深层次的理解。
构建的东西用于创造,而创造它已经是学习的最高级。
创造出来表现的时候,又能够引起别人对你作品的评价反馈,而评价反馈对你又是下一轮的吸收。
由此可见,学习力跃迁ACCP模型,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加速学习的五大因子
要加速学习,就得让ACCP这个循环快速地转起来。
这个圈转得越快,就代表你的学习能力越强。
但在ACCP循环上,还有一些重要的关键点。
否则循环,会转得很慢,或者转得质量不高。
由此,田老师提出加速学习力的5大因子。
第一个,立足奉献
也就是说,你到底为什么学?
动机不同,学习的愿力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为了赚钱而学,那很多东西你会错过。
有的人为了人生有所成就,那学习动力会更强。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人,那你的愿力就会更大一些。
对我自己来说,毕业后做职业规划,就选择从事教育培训,迄今已经十年,内心无比热爱教育培训,喜欢帮助他人。
当年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开玩笑地跟我说:“登强,来学心理咨询有两种人,一种是拯救自己,一种是拯救别人,你肯定是第二种。”
后来在跟教练进行交流,内心进行探索之后,也确定了我的生命意义:让自己和他人,成为更好的人。
第二个,广泛涉猎
指的是要大量地输入,这个好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脑袋再聪明,没有那么多的素材,也产出不了什么。
路遥写小说《平凡的世界》前,读了数百部大部头的小说,这些素材帮他建立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刘润提过一个说法:
让自己值钱的一个方式,就是提高自己的料肉比。
润总给自己定的是10倍,比如输出1篇文章,必须先输入10篇文章。
他前段时间跟罗胖说,“加油加油,不然再过几个月,我在得到上就没东西听了。”
对知识涉猎的广泛性和数量,真是让我敬佩不已。
“得到”是一个高品质的知识服务平台,不管是专栏还是听书,都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可以满足我们的广泛涉猎。
第三个,勤于思考
广泛涉猎之后,还要勤于思考。
只有思考,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所以说建构的本质,就是形成个人版本的理解。
思考,它是有意识的加工,意识加工就是有意识的学习。
找到哪些差异点,然后思考它背后的原因,通过外在的差异找内在的原因。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坚持,每天要写字的原因,就是让自己保持思考的习惯。
第四个,勇于实践
思考完以后就要勇于实践。
我在之前看书的时候就在感叹,田老师怎么有那么多的模型,原来他一直坚持,一个重要的信念,作为学习的指引。
“知识不用就白学了”。
其实我自己也有同感,我跟朋友说,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势利”的一个人。
看书、听课,看电影,甚至于凑的热闹,我都会联想到自己,我能怎么用,假如发生到我身上,我怎么处理。
但相比于田老师,我还需要迭代升级,尤其最近得知,田老师最近几年,每年的功力,相较于去年是直接Double,我们更要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第五个,寻求反馈
勇于实践以后会有两种反馈。
一种是结果反馈,结果好还是不好。
还有一种是社会反馈,别人给你的反馈,而反馈越丰富,就越容易促进反思。
反馈和反思,是塑造自我的两把刻刀。
也是促进学习的两大动力系统。
反思是学习的内在过程,反馈是学习的外在过程。
同修们的作品和反馈,都对我理解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赵希彦老师的ACCP循环示意图,就让我更好地理解模型,感谢赵老师。
从容淡定的学习态
田老师说,除了这五个关键环节,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就是从容淡定的学习态。
假如五个加速学习的因子是0的话,这个从容淡定就是1,可见这有多重要。
学习是个奢侈品,如果你被生活所迫,一天工作精疲力尽,是没有精力去学的,你越想学越学不到,因为你越想学,就是越用意识脑在学习。
所以要保持从容淡定的学习态,结合意识学习和潜意识学习,平衡自己的反思和与外部的交互,搭配大脑的领悟和修行,恰到好处地走出舒适区的这样一个状态。
这就是精彩的学习力跃迁ACCP模型和加速学习的五大因子,直叫我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