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宝宝养成礼貌、谦让的品德?
对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是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劳动习惯,以及文明礼貌、正确待人接物等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文明礼貌、文明行为。
有无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标志着一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A,讲文明语言。
指导孩子对人要有礼貌。与人交谈时应正视对方,多用“诗、谢谢、对不起”等文明语言。切忌讲下流话、用粗鲁语言去讽刺、挖苦、咒骂、打击别人,防止儿童出现低级的口头语、提绰号等。
B,礼貌待人,诚实谦虚。
注意从小训练孩子热情对待来访客人,主动招呼、起立迎送。培养孩子宽容、谦让、大方的美德,邻里间要团结和睦。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少揭别人的短处;开展批评,与人为善。讲究信用,说到做到。克服骄、娇二气,待人诚恳谦虚。
(2)培养爱学习、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学习既有一定的认识活动规律,也需付出艰巨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因此,训练孩子妥学习、爱科学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A,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爱思考、好奇爱问的习惯。
很小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唱儿歌、背诵诗词,这是孩子爱学习的萌芽,父母应珍惜这种爱好,并为之创造条件,大力鼓励、发扬,使之不断发展提高。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兴趣特点和理解水平,帮助孩子选择、购买优秀儿童读物。在孩子不识字时,父母可边指书上文字边讲给孩子听,讲后让孩子复讲。
几次后,孩子能记住内容,而且会认识其中的某些字。给孩子选择玩具时,注意挑选有利儿童动脑筋、开发智力的品种。
B,训练儿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对进了小学的孩子,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指导孩子养成认真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启发孩子积极思考,检在孩子记笔记的情况。
引导孩子独立做好家庭作业,指导他们做到:作业前先复习,在理解内容、题意的基础上再动笔,做完功课自己检查一遍,作业时要专心致志,不允许边做边玩或边做边听收音机,防止孩子抄袭别人的作业。
父母更不可为孩子代笔。这些都要坚持执行,形成习惯。因为它是培养独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的必要过程。
C,培养孩子勤学苦练,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活动,是锻炼意志、培养艰苦精神的过程。要训练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善于独立思考,自己寻求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难题的习惯和能力。
孩子提问时,父母不应直接相告,而应指点孩子寻求解决的方向、方法和途径。绝对不要包办代替。
(3)教育孩子爱家乡、爱学校、爱祖国。
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当然,对年幼儿童、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也不应对他们进行抽象的说教,而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之中。
通过具体的事情和人物,让他们懂得、体验这样的道理、培养这样的感情。这里,特别要注意年龄特征,因人因时制宜。
对年幼儿童,首先要从教育他们妥爸爸、妈妈、爱家庭、爱幼儿园和小学,爱自己的老师,尊敬长辈亲友等开始。
只有爱护家里、校内、居住社区的一草一木、公共建筑、日用器具、图书玩具,才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慢慢热爱自己居住的地区、家乡、城镇和国家。
当然,平时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欣赏祖国风貌的风景片、各地风俗习惯图片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办法、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