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山海经》,我们如同瞻仰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山水地理人文。而站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为让更多人找到开放路径,在中国西部腹地,一项筹划多年、已实践三年、前路依旧漫漫的系统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以下简称“新通道”)建设如吸铁石般,吸引着期待书写“新山海经”的人们。
9月14日至21日,围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专题调研组辗转于我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用脚、用心、用脑“丈量”西部地区货运出海路径——从中老铁路中方始发站昆明王家营西站到境内最后一站勐腊磨憨口岸;从玉溪峨山化念火车站货运站到蒙自红河综合交通枢纽;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到钦州灵山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再到北海市铁山港码头,为参与书写这代人的“新山海经”,唱响“新云水谣”,委员们一路上全力以赴、风雨兼程。
主线主向
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新通道,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截至目前,新通道有东、中、西三条较为明确的运输通道,其中:东通道为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中通道也被称为主通道,为重庆经贵阳、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西通道被分成了两条线,第一条为成都经黄桶、百色、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第二条为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这是央地同心推动新通道建设的初心之一。
目前看:由北向南,利用新通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式联运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份,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运行时间大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由东至西,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优势产业转移,在丰富新通道货物品种的同时,也为新通道沿线形成新产业集群创造了机会;在新通道规划启迪下,云南省作为沟通我国西部省份和东南亚沿海地带,具有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连接四川、贵州、西藏和广西四省区等独特区位优势的省份,也在加大探索更多开放新路径的力度。
“一路走来,我们对通道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有了新认识,新通道建设是西部各省区市突破自然地理局限、重塑经济地理优势的陆海大合唱,著的是‘新山海经’,唱的是‘新云水谣’。这既反映出了大时局、大格局、大机遇的时代要求,也是秦岭南北、蜀道之上、巫峡之中、云贵高原、左右江畔、北部湾区政府官员、黎民百姓的共同心声,更是西部大开发找到突破口的集体觉醒。谈起新通道人人都眼睛放光,信心满满,摩拳擦掌,心急火燎。”调研组在与南宁的同志召开座谈会时,专题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武警部队原政委孙思敬语为情动。
早在9月2日召开的情况介绍会上,孙思敬就曾谈到,在跟踪调研新通道建设的三年时间里,他发现很多地方都想搭上“这趟车”,这凸显了沿线地方政府和人民对国家战略的积极“拥抱”。而从规划落地角度看,此时此刻更应守住初心、明确主线主向,在此基础上扩大效益外溢。
主线“加粗”,互动的脚步必然“加密”。
成立于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眉山市东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年10月,该公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注册成立了子公司北海顺应,专题调研组在施工现场了解到,新成立的分公司在北海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储能电池材料镍钴原材料加工项目”计划于年初实现试生产。
北海位处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既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际交流的天然纽带,更是沟通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桥头堡”。
近年来,选择落户北部湾区的新通道沿线企业日趋增多:在位于钦州的广西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基地,以及在位于北海的科惠电子产业园区和太阳纸业、信义玻璃工厂流水线旁,专题调研组成员听到企业负责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里的区域优势和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而这,也正是北部湾作为新通道上重要的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引来“源头活水”的“组合拳”。
“一个企业被招商过来后,又跟过来一群企业,逐渐形成产业链,这令人鼓舞。下一步我们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