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理学家家里再穷,有些东西也不能断太早,
TUhjnbcbe - 2025/1/13 20:47:00
把孩子比喻成“吞金兽”一点儿都不夸张,没生孩子前和老公还是小资生活,生孩子之后顿感经济压力巨大,尤其家里养上个2个、3个娃,就明白为啥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但是儿童心理学家建议,家里再穷,有些东西也不能断太早,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比如奶粉、玩具和绘本这些方面要舍得。一、奶粉“给娃赚奶粉钱”,已经成了当代家长的口头禅。但同时也反应了一个现象,这奶粉真不便宜!也有便宜的,但作为家长真不太敢买。于是很多家长,一咬牙就给娃断奶了,认为做辅食就可以补充。但宝宝生命的头三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三年,脑重从成人重量的四分之一,迅速发展到几乎与成人脑重差不多的重量。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所以单单是通过辅食,想要达到营养丰富,很困难。所以儿童心理学家建议,有条件的家庭,不要让孩子断太早奶粉。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母乳或配方奶粉喝到2岁,可引入少量牛奶、酸奶等奶制品作为补充。二、玩具《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早期脑损伤对空间能力的影响更大。心理学家发现,让学龄前的孩子,玩一些这几类的游戏,有助于空间感的发展。而且大脑的可塑性在前几年很强,当大脑成熟以后想要重组各区域的功能是做不到的。所以在孩子小时候,要多给他提供模仿和创建图形设计的活动增强了他的空间技能。比如积木、七巧板、拆卸类组装类的玩具等等,所以早年多给孩子买些益智玩具,并不是浪费钱。这点让我感受特别明显,我有一个同龄的哥哥,小时候他玩的积木和变形金刚类的玩具比较多,我就只会玩娃娃,等到后期在学习中,数学就成为了我的大难题,说到底是空间想象力的缺乏。三、早教绘本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经验、讲授或书面学习)对外部世界构成一个各种概念相互交错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为什么近几年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孩子一生中最划算的教育投资?这是因为早期的学习经验,其实是让孩子的大脑神经连接更发达,神经更粗、神经连接更多。就好比一个网络,网线更粗,网速更快;连接越多,通路越多。用在孩子的大脑上是一样的,孩子就更聪明,解决问题的点子更多。而绘本是早期学习经验,能够锻炼神经连接,所以不能断太早。知识和脑神经连接是双生的,知识多就连接多、强,否则就连接数少、弱。要聪明就要学习。当然这种学习经验,一种是来自于生活玩耍中的学习,一种是来自绘本中的学习。家长最好把玩和绘本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锻炼神经连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早教绘本,针对0-3岁的孩子来说,要选择色彩丰富、大块几何图形为主的设计作为主要绘本。(图像太复杂的,对于孩子来说反倒无法集中注意力)我家孩子在3岁前经常看的是一套《宝贝脑力总动员》,这是专门针对3岁前孩子设计的游戏、认知一体的综合绘本。里面包含3大类游戏《大搜索》、《躲猫猫》、《找不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除此之外,这还是一套认知绘本,让孩子学习,认识有什么动物、什么形状、食物、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衣服、水果的等等。如果家里的孩子是6岁前,我建议可以给他们看看《蒙特梭利教育铂金版》,这套书一共8册。是由意大利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发明的蒙氏教育法。了解过儿童早教的家长,都能听过蒙台梭利的大名,她提出了0-6岁是孩子一生接受教育的敏感期,这是孩子学习的机会之窗。在这段时期,孩子会经历多个重要的敏感期,这套书中包括8方面的教育主题。日常生活、感觉教育、数学、语言、自然人文、社会文化和音乐艺术。里面的游戏题目由易到难,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左右脑。我之所以喜欢蒙台梭利的教育观,是因为她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内在需求,让孩子都成为天才。分享给所有有需要的家长,最后我要说,在教育上父母一定要舍得,不管家庭条件如何!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家家里再穷,有些东西也不能断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