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学习不得法你可能陷入了勉强学习的泥潭
TUhjnbcbe - 2025/3/12 11:33:00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www.wzqsyl.com/m/

——读东尼博赞《学习技巧》

入睡前,我和孩子照例聊天。

孩子说了很多关于毕业前的打算,比如:来年三月继续参加教资考试,将未过的那门过了;四五月份,参加省内的事业编制的考试。至于考研,决定放弃,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考研与考编,只能二选一。

我听着一个头两个大。

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孩子至少有两个目标,半年时间内,这两目标还真是个目标,因为都不是正在学习的学业,是完全陌生的内容,一切都在从零开始。

可以说,目标明确,但似乎却遥不可及。

我内心很急,却不能表露。作为母亲,我能为孩子使上的劲儿,也只有拿出这本《学习技巧》,希望能给孩子助上一臂之力。

《学习技巧》作者东尼·博赞,是思维导图之父、脑力开发专家、学习方法专家、教育专家,也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发散性思维”和“脑力认知”概念的创造者。

《学习技巧》是思维导图经典书系之一,是东尼先生在学习技巧、脑力、发散性思维、专注力、多维记忆工具和思维导图等领域5年的经验总结和集大成之作。书里展示了大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也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低估自己的学习潜能。

东尼先生在每一章节里,都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来,来开启我们的大脑,并成倍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对于想在新知、脑力、注意力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完美的行动指南。

一、要掌握学习技巧,首先得揪出影响学习效率的障碍因素

关于学习,以过来人的身份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应该算是一个不需要父母操心的那种,一直以来,顺利地升学,但却是始终不带光环的一个。安安静静地努力学习下,是掩盖不了的磨洋工,每天要做的功课是排得满满当当,穿插其中的各种小动作也是不计其数。

当时,就是理所当然,从不曾加以分析。往往一日终了,功课并未加强。这种学习习性,是周而复始的。

在本书,作者为其设计出一个概念:勉强的学习者,并详细地描述出这一状态。

如此一对照,与自己的曾经,是如出一辙的磨磨叽叽。

勉强学习者,其实质是为了逃避学习而为自己编造各种理由与借口。

接下来,东尼先生又揭露了下一个学习障碍,那就是,学习者之所以会找借口逃避学习,是因为在面对学习材料时体验到了普遍的潜在的畏惧感,即:高效学习的思维障碍。

这种恐惧感,导致学习者要么正视恐惧坚持学习要么越过恐惧放弃学习。

无论哪一种情况,学习者最终都会有同样的心理,那就是都会找到借口,原谅自己在学习上的不尽人意。

同样,东尼先生也分析出,学习者之所有这样的思维障碍,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他们掌握的学习技巧与学习知识的方式都不够正确。

传统教育下,学习者都是填鸭式地被灌输各种知识,要尽可能多地接受、吸收、记忆各种知识。

然而,学习方法却是标准化的,同样的方法套用到内容不同的各个学科或领域,直白地说,就是换汤不换药。

这种过时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疲于应付,学习动力自然不足。

二、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技巧来帮忙

我们已经知道了,被动地学习方式让人疲惫不堪,在单一老套的学习方法中深陷泥潭。所以在新的学习方式下,一定不是注重灌输知识,而是先教会学习者了解自己学习上的一切,即:如何学习、思考、记忆、创造、解决问题。

东尼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两策略:准备、应用。

准备策略包括:

A、浏览:快速又随意地跳读要学习的教材,以求对其有个总体“感觉”,要注意到学习内容的结构框架、难度、图解与文字的比例,以及结果、总结和结论的位置等。

B、定下学习时间及任务量:可以在所选好的学习内容的起止位置上做好醒目标识,这就好比是向导,让我们明白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内容,也能方便我们前后查阅所学内容。做好这一步,可以消除潜在的莫名的恐惧感,还能自我暗示“任务很轻松,肯定能完成”。

C、五分钟思维导图练习:通过浏览要学内容,一定会对内容有所了解,用五分钟时间,从记忆库里搜索学习内容的有关信息,包括分支、理论等内容,以及细微联系等。

这种练习可以改善注意力、消除神志恍惚和确立良好的大脑“状态”。

D、提问与确定目标:相对于没有中心目标,确立出的目标,能够起到联络中心的作用,且与其他信息的联系变得更容易些。可以有效地规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漫无目的。

确立目标的时间,不要超过五分钟,问题与目标可以一边学习一边确定和增加。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思维导图,让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应用策略包括:

A、总览:总览就是不用浏览全部内容,而是快速翻阅材料,注意看封面封底、目录、副标题、非常规印刷字体(如粗体字、斜体字等)、图片图解、引用、小结等等,从而选择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并从中入手。

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东西时,眼底是整体轮廓,拿开所看的材料后,大脑里仅有模糊的视觉记忆,而且,我们的视线难以按所视目标运动,所以东尼先生建议大家在总览学习材料时,要借用视觉引导物(最好是细长的,比如铅笔)。

B、预习:所谓预习,就是探路或先混个眼熟。预习得当,能为后面的学习节省大量时间,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预习前,要明白自己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获得什么。预习时,要注意有所取舍,先略读并找出核心内容,同时也要高效记录,注意力集中在全文、章节、段落的开始与结束部分,因为信息基本都集中在这些地方。

C、精读:总览和预习后,如果还要得到更多信息,就要进行精读。有难点的话,就忙跳读,不必死磕。这样的话,可以放松心情,也能调动大脑潜意识,还可以让大脑自动“补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D、复习:完成以上三步,如果还有疑问,就必须复习,将值得注意的内容再去斟酌一下。

三、配合学习技巧,要做好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学习,自然是少不了要做笔记。因为做笔记,可以归纳知识点,防止混淆和遗忘,可以明白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核心内容。

当然,笔记不一定要寻求详尽。因为,我们做笔记就是为了将书本变薄,还能明白一个大概且能理解其重要内容。过于详尽,反而使所学变得更加复杂。

要做好笔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书本上,另一种就是做思维导图。

在书本上,可以用醒目的彩色笔,给重要的词、句,甚至段落,给予下划线(线的形式可以是直线、波浪线等),或者做出批注,简明扼要即可;也可以使用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比如“?”“!”,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创符号,能方便自己日后翻阅时引起重视就行。

当然,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绘制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可以不断地扩展,能够将大量的未定信息具体化、综合化,也能让我们迅速地回顾和参考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省去了重新翻阅。

总之,思维导图方便我们一眼就能明白我们所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也通用让我们明白大小主题之间产生联系的点在哪里,方便我们将已知的知识融会贯通、认识已知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还有利于我们在有歧义或思维混乱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评论。

至于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份恰到好处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好好阅读下范尼先生的另一本工具书《思维导图》。

写在最后

本书非常适合大学生和中学生使用,当然,也适合我们职场人士,毕竟,我们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活到老、学到老是个永恒的话题和需求。

相信,我们在这样一本完美的学习指南的引导下,一定能够缓解我们莫名的学习压力与没来由的学习恐惧,并让我们达成自我提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不得法你可能陷入了勉强学习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