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父母过度的保护,孩子吃到的将是一碗苦果
TUhjnbcbe - 2025/4/18 17:2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年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一个孩子的教育、生活、兴趣班等方面的培养已经耗费父母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发育阶段,家长会出现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学习、工作等进行保护性干涉。

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在为家庭生计忙于奔波时,也会忽略孩子的成长,认为孩子在自己面前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压力的承受能力等都相对较差,独立性不够强。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挫折打击,也会出现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表面上看似让孩子远离了危险,可以安稳无恙的生活,实际上也会使他们缺乏经验和自理能力,在遇到危险时,便可能因缺乏安全意识而不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01过度保护的危害

1、缺乏危险认知

一直受到保护而未曾独自经历过事情,对危险的认知也缺乏敏感性。当这些被家长保护的很好的孩子走上社会,等待他们的则是充满危险的荆棘丛。

孩子缺乏对未知与风险的判断,在遇到危险时的意识和反应也是迟钝的,很容易对社会产生恐惧,更加不能锻炼独立能力和保护自我的意识。

2、容易被诱惑

被家长过度保护的孩子接触的外界事物也是有限的。很多孩子会产生叛逆心理,比如上学的时候选择离父母较远的学校,脱离父母的掌控,在学校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接触很多没有看到的东西,这无疑是成长路上巨大的诱惑。

3、丧失探索欲

家长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冒险的精神。孩子生来即是一张白纸,对世界的探索力正是拓展认知的好时机。

在他们探索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或者危险,孩子就会有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积累一定的经验,锻炼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

4、缺乏应急经验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没有应对困难的经验,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父母或者逃避,而不是独自去解决这个问题。

有些孩子面临危险时,反应比较迟钝,也不知道应该对危险做出何种反应,只能任由危险降临到自己身上而无动于衷。

02父母自我反省是否过度保护

1、溺爱孩子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要被外界事物有所影响,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把水果切好,喂到他们嘴里,家务活也不用孩子动手去做,只需要他们认真学习就好了。

其实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要从小培养,家长的过度溺爱会让孩子的自理能力下降,也会阻碍他们的成长发育。

2、窥探孩子隐私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写日记的习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会把自己内心的小心思写在日记本里。

父母是否会偷偷地窥探孩子的日记本,是否会在他们写作业时悄悄地在门外观察,会向孩子的同学或者老师打听是否有反常的行为。这些行为其实都是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表现。

3、干涉孩子择友

当孩子交到朋友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为其高兴,而是在问这个孩子的人品和学习成绩。如果和自己预期差距很大时,便又会让孩子不要和他一起玩,会把自己孩子带坏。

当孩子出去玩时,还要限制几点之前回来,或者一直让孩子呆在家里,不要再公共场所玩耍,这样的行为也是过度保护的表现。

03如何减少过度保护

1、教孩子体验生活

父母在家时,可以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得到满足感,提升对生活的体验感。

当孩子做家务的时候,整个人会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自己是事物的主宰,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独立完成某件事情。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也能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给孩子自由空间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东西,将时间排的满满的,他们都没有时间玩游戏。其实,玩游戏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脑力,也能在和他人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他们与人相处的经验,如何在游戏中合作、更快地完成游戏中的某项任务、如何组织队员赢得游戏、如何增强伙伴们对游戏的体验感等等。

3、正确对待失败

被家长过度保护的孩子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失败不应该出现在自己身上。离开父母的帮助和保护,在成长路上寸步难行。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生路上的挫折和未来发生的事情。

小编寄语: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不受到外界的伤害。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过度保护就是干涉孩子成长,有时候爱的太深反而伤害了孩子,而自己却不知道。

所以父母要正确认识过度保护并克服过度保护,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健康成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过度的保护,孩子吃到的将是一碗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