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神兽”出笼已进入倒计时模式,相信家长们的烦恼指数直线上升:担心自家娃寒假被手机、游戏绑架,退化成做事被动、不自觉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寒假期间更积极地配合父母,自觉又主动呢?不妨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要说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非“双减”莫属。
自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印发以来,从教师到家长,从中小学到幼儿园,全民热议。
双减后,如何规划孩子的成长,也让不少家长陷入了忧心和焦虑的漩涡中,尤其是现在临近寒假,家长们的烦恼指数更是直线上升。
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都延长了寒假假期。这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喜从天降,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了;但快乐是孩子的,烦恼是家长的。
身边不少家长都抱怨过寒假的“悲催往事”:
起床靠掀,吃饭靠喊,睡觉靠催,看书学习靠盯,一天到晚打游戏、看电视、玩ipad,根本停不下来;
有时孩子还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上班累成狗的爸爸妈妈们还得耐着性子想方设法地哄小祖宗开心。
家长们纷纷感叹:假期还没过去呢,高血压、心肌梗就找上门来了。
都说寒假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弯道超车”不仅是指孩子的学习,更是指孩子的自我约束,以免孩子出现5+2=0的现象。那么在寒假期间,如何培养自觉又主动的孩子呢?
孩子自觉又主动的秘密
全球知名脑科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在他的著作《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中给了我们答案。他提到:那些自觉又主动地投入生活学习的孩子,都有一个“开放式大脑”。
“开放式大脑”包含4个特质:
平衡力:平衡情绪和行为,让自己保持理智
复原力:遇到困难、挑战不逃避,可以重整旗鼓
洞察力:了解自己,可以做出理智的决定
共情力:理解、关心他人
丹尼尔认为,一个孩子的大脑拥有了以上4种特质,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他是谁,他会成为谁,想要做什么,意识到他有能力克服失望和挫败,从而自觉选择富有意义的生活。这就像有一个可以陪伴他们一生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的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真诚充分做自己的人。
如何塑造“开放式大脑”?
丹尼尔在书中介绍了9种“开放式大脑”培养策略,今天和大家分享几点:
1
给予孩子爱的陪伴
在书中,丹尼尔提出了与“开放式大脑”相对应的概念“防御式大脑”,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丹尼尔将两者形象生动地比喻为“楼上”和“楼下”。
上层脑与下层脑“楼房”示意
“楼下”即“下层脑”,代表“防御式大脑”。是大脑比较原始的部分——脑干和边缘系统,位于大脑中较低的位置,从出生开始就自带。它负责一些最基本的神经和心理运作,包括强烈的情绪波动、本能地抗拒等,会让人焦虑、担心犯错、抗拒尝试新事物。
“楼上”即“上层脑”,代表“开放式大脑”,由大脑皮层构成,大脑皮层是大脑的最外层,从前额延伸到后脑勺,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成熟,经由后天的不断“装修”才能逐渐发育完成。有了它,我们才能够提前做计划,考虑后果,解决难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负责执行功能复杂认知活动。如好奇心、洞察力、同理心、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3-6岁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情绪失控,无理取闹,这是因为他的上层脑还未得到锻炼和开发,无法主动停止哭闹或立即平静下来。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需做孩子的“外部上层脑”,帮助他建立并强化上层脑,直至发育成熟,帮助孩子从防御式大脑向开放式大脑转变。
比如孩子,搭积木怎么都不成功,情绪失控时,爸爸妈妈们首先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爱的陪伴。要知道孩子在同一件事上不断失败,会产生挫败感,消极情绪也会越积越多。这时,父母的陪伴和接纳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这有助于孩子更快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中。
2
扩展绿色区,培养接纳性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的反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我让你听我的,你不听,看看现在,错了吧。
你说说你,怎么人家就可以做到,你就不能做到了。
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自己解决,别什么都来问我们。
书中提到了“容忍窗”的概念,指的是大脑的激活范围,在这个范围里我们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和行为。超过容忍窗的上边缘,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混乱;超过容忍窗的下边缘,我们会变得僵硬刻板。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容忍窗通常都比较窄,所以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所以父母要做的是通过不断扩宽容忍窗,从而帮助孩子扩展“绿色区”,使他的接纳性和包容性不断增强。
具体的做法是:当孩子遭遇挫败时,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失败,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