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有12%的可能是因为头大
“你家娃脑袋这么大,肯定特别聪明,长大了一定很有出息!”
家有大头宝宝的妈妈,听到这句话,心里肯定美滋滋的。生产时哪怕因为宝宝的大头吃了很多苦头,也觉得超值。有什么比宝宝聪明更重要的呢?
可惜啊,头大聪明就是个谣传。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头大不大,跟聪明与否关系不大。
著名的脑科学家、心理学教授洪兰说,在统计学上,脑袋大小和聪明的关系系数只有0.34,只有12%的IQ可以归因到脑体积的大小。
这样说可能很抽象,举个例子吧。咱们一般人的大脑重量大约为克上下,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大脑的重量是克,相当之小。而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屠格列夫大脑的重量是克,脑袋相当大了。杰出的人里面,脑袋大的和脑袋小的都很多,说明智商跟脑袋大小的关系真不大。
20岁以前,大脑都是高度可塑的
“小孩子脑袋大就聪明”只能当成一句夸奖的话,千万不可当真。孩子的智商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大脑并非一成不变。孩子出生后,大脑就一直处于发育的状态,一直到20岁左右才能真正成熟。
刚出生的小婴儿,如果去看他大脑的影像,会发现神经元之间几乎没什么连接。可是等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再去看脑影像,就发现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密了很多。区别在哪儿呢?
刚出生的婴儿谁抱都可以,因为他对谁都没有印象;但10个月的婴儿已经认生了,说明他记住了特定大人的脸庞。此时,孩子大脑新陈代谢的活化速度跟成人已经一样了,他小小的脑子里已经装了很多东西,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中。
这个大脑发育的进程会贯穿孩子的整个青春期,直至20岁左右才能真正成熟。这说明,只要给孩子足够多的后天经验,他的大脑就是高度可塑的!
激活孩子大脑的三把钥匙
很多父母从小开始把孩子送进各种早教机构和兴趣班,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从塑造大脑的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每一个新环境,每一种艺术、体育或者语言技能,对孩子来说都能够带来全新的体验,帮助他大脑内部建立新的更加多元化的神经元连接。
所以看上去,兴趣班越多的孩子知识面越广、反应速度越快、才艺越多,就会成为真正让人羡慕的牛娃。
给孩子报班或者早教是一种选择,但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洪兰说,激活孩子大脑的钥匙一共有三把,只要父母把这三点充分落实了,那么不花钱,也可以得到和兴趣班同样的开发效果。
到底是哪三把神奇的钥匙有塑造大脑的神奇作用呢?
第一把钥匙:游戏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大脑会产生重要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帮孩子把各种毫不相关的事物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孩子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不知不觉让大脑变得更厉害了!
父母需要记住:
亲子互动类的游戏效果最好,可以多开发家人之间生活化的小游戏。户外游戏带来的是孩子大脑全方位的开发,电子游戏开发的是手眼协调性,且要防止孩子沉迷。
第二把钥匙:阅读
孩子学说话,是本能。但阅读,不是人的天性,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孩子只要能与大人进行基本的对话以后,就需要有意识培养他的阅读能力了。一般2岁左右为宜。
洪兰说,眼睛一分钟看字个,嘴巴一分钟可以说出个字,很明显,阅读所获得的信息量会远远大于说话所获得的。阅读是孩子获得大量知识和经验的最有效方法。
父母请注意:
男孩女孩天性有别。男孩喜欢动作类故事,重视整体;女孩喜欢情节类故事,注重细节。亲子阅读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天性,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把钥匙: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分泌多巴胺、血清素、肾上腺素和神经营养因子(帮助电流跑更快)。这几种激素对人体有多重要?如果多巴胺不足,可能会产生多动症;如果血清素不足,可能会带来抑郁症;如果肾上腺素不足,可能会导致注意力缺失。
不仅仅大人需要靠运动强身健体,孩子也需要通过运动来保证身体各种激素水平的平衡,才不会导致各种病症的产生。
大人别忘了:
每个孩子的运动天分不同,同龄孩子的运动能力可能会有巨大差异。要根据孩子的力量、柔韧性、肢体协调性综合考量,优先选择符合孩子天赋和发展水平的运动项目,不要盲目跟风。我曾见过一个孩子,父母给他选了冰球课,可他反应速度跟不上,场上基本碰不到冰球,很有挫败感。后来父母给他换成了游泳,他手长脚长学得很快也很轻松,状态与学冰球完全不一样,整个人都自信多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拥有更加聪明的大脑,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充分利用游戏、阅读和运动这三把钥匙,帮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