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支持学生理解性学习的阶梯教学策略研究》是锦江区“品质课堂.深度学习”项目下的子课题,是通过理解性学习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阶梯搭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从分科课型的研究走向内容整合的研究,在先前的研究中我们的认识是停留在基于学科内容的角度,以促进学生理解为最终目标。而现在我们的研究有了更高的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我们站在高处看待学生的理解性学习。通过知识理解与水平提升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横向拓展中帮助孩子全面地理解知识;在纵向挖掘中帮助孩子深刻地理解知识。在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的整合中,让孩子能准确地理解知识与方法。
学科间的整合以核心素养引领,着眼于学生的理解,以整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我们的研究是通过整合来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自然,运用整合的思想来重组各学科,以阶梯教学策略来实现整合内容中重难点的突破。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过了全面系统的学习。而我们在思考:学习这些知识对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作用呢?利用这些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图形相关的问题;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这些知识为职业做铺垫.....而更深远的影响是对与图形相关的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基于此,我们以圆为基础扩展到其它平面图形,通过平面图形自身特点以及运动方式的分析,在会用、巧用、活用的过程中分析与创作。于是我们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的《欣赏与设计》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研究。
1观课一:一节普通的数学课——逻辑地思考!这是以《欣赏与设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一次听这节课,老师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图案的组成元素,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旋转和平移、轴对称三种运动方式,并带着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这是品质课堂要上的课吗?就是一节普通的数学课啊?
2观课二:数学课这样上——理性地赏析!再次进行研讨,听说这次上的内容跟又上次不一样!研究课的内容不是要多次打磨吗?怎么课例的内容不一样呢?我们怀揣疑惑再次进入课堂。课上老师与孩子再次回顾以圆为主的图案后,出示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校徽、奥运会徽标以及本校校徽等图案,从图案的构成、图形的关系、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进行了赏析,还融入了艺术类学科的知识。数学还可以这样来上啊?在这节课上,孩子们不仅全面深刻地理解圆的知识,还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赏析这些漂亮而又富有意义的图案,真了不起!
3观课三:这是数学课吗——还创作起来了!什么,还要上?关键是上的还不一样?这一次又有什么“高、大、上”呢?我们带着期望再次观课。简单地回顾了上次课的内容后,老师布置任务了——“小小设计师”设计班徽!这是要创作的节奏了!孩子们要拿出怎样的“作品”呢?在美妙的音乐中,孩子们的思考呈现在了一幅幅富有意义的作品中了。分享的作品无不让让我们惊叹,小小年纪,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作品,不仅如此,孩子们理性的分析,也让我们明白了,原来老师先前所做的一切,在此刻都有了回应.....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从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再到自主创作,从学生到小设计师角色的转换,我们看得见孩子们的能力在提升。在综合运用知识中进行设计,分享创意并不断反修正。在整个活动以阶梯教学为策略,对学科内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同时也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倘若某一天,孩子们看见商品的徽标时,选择有图案的物品时,甚至是当上了设计师.......是否能记得小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想应该会有的!
张少波:小学数学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