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与公司一起成长是最好的事
当问到赵亮,公司对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时,他想了好一会,“平台”“事业”“归属”……似乎都有些词不达意,他沉默了一晌,说道:“与公司一起成长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事。”
时间回转到年的3月,赵亮初到沱源公司,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与生产自动化的技术人员,当时沱源公司的生产自动化程度硬生生给赵亮泼了一盆冷水,除了收费系统,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几乎一片空白,“生产自动化落后”这一块“茧”正束缚着沱源公司的发展,而赵亮在入职的第一天就下定决心——必须得改变现状。
坚守八载功始成技改技革助蜕变
在技改技革的道路上,赵亮不曾停歇,面对沱源公司在计算机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弱势,他总想着为沱源公司多做点什么。
年,为实时了解沱源公司水厂和6座加压站设备运行情况,赵亮牵头开发沱源公司生产监控系统,从实地调研到收集数据,从研发系统到时刻监测,赵亮几乎把能利用的时间全投入在了技术研发上,“脚下跑得快,脑子动得快”,脚力与脑力始终在线的赵亮很快就攻破了这道课题,实现了对水厂和加压站的无死角监控,为保障安全供水再加上一道“保险”。
年,赵亮的技改技革工作迎来“井喷期”:
为解决沱源公司服务大厅收费系统长期因网络通信不稳定导致的系统故障,他完成了营业厅光纤线路改造;
为保障化验室数据安全,他开发出化验室数据报表软件;
因备用水源地处偏远,为有效保障备用水源调度和实时监控,他将备用水源水位信号远程传输到沱源公司生产监控系统,实现数据每20秒钟传输1次。
绝不按部就班、囿于惯性思维是赵亮一贯的作风,在沱源公司自来水二厂工程建设的图纸设计阶段,赵亮反复研究图纸,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最终创造性地提出“取水头部和自来水二厂控制系统采用全网络结构”,这一改变不仅减少了设备接线,节省了电缆投资,还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摸清设备现场实际情况后,他又牵头重新设计了取水泵和送水泵的原理图纸,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多项技术难题,为沱源公司自来水二厂的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在致力于技改技革的八年里,赵亮先后完成一厂网络改造、营销报装系统等6项技改技革项目,自来水二厂取水头部KW变频水泵改造、活性炭投加系统远程控制改造、氯库风机定时自动排风等自控系统改造项目也纷纷落成,为提升设备生命周期价值及利用率,他还自主研发了一套设备管理系统并投入运行,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实现沱源公司所有设备相关业务的协同管理。
奋斗八载,赵亮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他当时的承诺,这块束缚着沱源公司发展的“茧壳”就这样被他一点一点地撬开了!
传道受业解惑锐意薪火相传
时间匆匆,转眼间,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小赵”,如今也变成了“有问题就找他”的“赵师傅”。
在自己不断学习精进之际,赵亮也非常乐意将长年积累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年轻职工,为沱源公司培养年轻技术骨干。
为实现自来水一厂设备自动化运行,赵亮研制自控和电气系统的改造方案时特意把一些重要工作交给了2名年轻同事。在历时2个月的研发工作中,赵亮不仅保持着高效的工作进度,还不遗余力地为两个年轻人授业解惑,从图纸设计到PLC程序设计,再到触摸屏画面设计,赵亮说这是工作以来话说的最多的两个月。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年轻同事,他总是悉心教导,耐心传授专业知识,讲解技术要领,着力培养年轻职工的独立工作能力。如今,在赵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一批职工已成为沱源公司技改技革的攻坚力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不负工匠之名使命初心依旧
凭借执着与专注,年11月,赵亮荣获“金堂十佳工匠”称号;而在年至年期间,赵亮作为第一发明人,陆续申请了多项专利,其中3项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4项发明专利已在实质审查阶段。
提到“工匠”的称号,赵亮表示“也是一种压力”,他说这是一份对于他奋斗八载的肯定,也是时刻督促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鞭策。在赵亮的心里,他始终都是那个壮志满怀,热血依旧的“少年”。
今年,赵亮带着他的团队已完成了自来水一厂PAC自动投加系统改造的电气自控系统原理图设计和PLC控制程序开发工作;控制柜组装和触摸屏画面开发已进入调试阶段。“破茧”后的沱源公司正挥舞着“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与生产自动化”的双翼向着未来前行。
一滴水放在海里才永不干涸,在沱源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赵亮带领着大家在技改技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毕竟“与沱源公司一起成长是最好的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