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是影响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而拖延症,是辅导作业中的“恶性肿瘤”,是阻碍母慈子孝的大怪兽。尽管豆子已经三年级了,可是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一直在和“拖延症”做斗争。
同样分量的作业,学霸家是这样的:
有拖延症的娃家是这样的:同一个班,就问你扎不扎眼,刺不刺心!
我越来越发现娃具有我所不具备的大将风度-----举重若轻。
怎么说呢?就是我小的时候,虽然也是把作业留到最后做,每逢开学前一周疯狂赶作业。小小的身体在deadline面前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平时半个月的作业量,只需要三天就能扫光。可不管怎么样,咱还是能按时按点交差。
娃可比我气定神闲多了。
开学前两天,我面色凝重地坐在她的床头,准备语重心长地给她上一节收心课。
“豆子,离开学还有两天了吧!”
“我也不知道咧。好像是只有两天了。”她挠挠头。
“我给你打印的寒假作业单你看过了吗?”
“这。。。。。。”她面露难色“我回去找找。”
我心里一沉,按捺住自己的情绪,尽量语气平和地引导她:“那你还有哪些事情要做知道吗?”
土豆咬着手指头沉思,良久,恍然大悟:“妈妈,你啥时候带我去采草莓?”
采草莓,老娘好想踩你的头。
“作业!我是指作业!还有哪些没做你心里没个数吗?”她还真忘了。看到我将要失控的表情管理,土豆急中生智:“我还有三篇小报没有画!语文、数学、英语的!”“那你准备啥时候画呢?”我心情稍微好一点,一幅小报三个小时,她只要不歇气地画,也能来得及。土豆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我今天下午就做。”“可是下午你要打羽毛球。”“明天,明天一早就做。”“明天晚上有*思课。”“那怎么办?”土豆开始沮丧了。她又陷入了沉思。。。。。。。一分钟以后,她抬起头,气定神闲的安慰我:“妈妈,没关系的。我今天下午羽毛球课下了之后,跟同学只玩一个小时就来得及了!”我嗓子一甜,一口老血几乎喷出来。敢情都这个时候了,这丫头还惦记着和同学玩呢!老母亲我无话可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娃。
很快,同样的故事在狗家也上演了。
狗儿因考场上“叼笔望天神游十分钟以上”被老师友情提示后挨揍、因“腚上长刺坐立不安”挨揍、因“作业字迹潦草到自己无法辨认”挨揍。反正,挨揍的次数多了,也就练就了一身“狗皮大衣”---抗揍耐寒。
偶尔还能和自己的小友交流一下“笋子烧肉”的火候和频率。
面对土豆等一众“糊里糊涂”的宝们,老母亲的崩溃也是隐忍的:
稍有不留神,不仅云配偶不幸被卷入战局,老母亲一腔无处发泄的怒火还延绵到左邻右舍,幸亏我家是这一层楼最先搬进来的,否则不确定会不会像这位家长一样构成扰民:
云配偶为求自保,送我一把尺子,长成这样:
从内容可见,他是不希望我动手的,但是他“虚伪”地说这把尺子叫做:“莫生气,只管打。”土豆的作业道出了“拖延”的本质:她“一本正经”思考难题的表象下,是一颗抗拒作业、渴望自由的心。
“学渣”的拖延各有千秋,但学霸的优秀都是相似的。
土豆的同班同学的周末是这样安排的:
周六上午:演讲;
周六下午:编程;
周日上午:画画。
间接穿插篮球、足球等各球类。
可这丝毫不影响他全班数学第一,语文前五。
土豆的另一名同班同学终日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二年级开始古文写作,三年级开始看《本草纲目》,大概率六年级能刷完《资治通鉴》。平时最大的爱好是去省图看书,家长最大的担忧是叫不出房吃饭。
学霸和学渣,隔了一条马里亚纳海沟。而从小学就开始的脑力开发,让这条海沟提前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条海沟,不是光靠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就填得平的,只有一句话,得认命。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透明化让家长从对“邻家小孩”的盲目夸奖到对“地球另一端家的小孩”的盲目崇拜,而信息时代的“算法”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
不信你试试,下载各类短视频APP,只要第一天点开了与“教育”有关的视频,第二天你的手机里铺天盖地的各类教育视频,你将有幸见识到各类大神牛蛙,优秀得令人怀疑在娘肚子里就已经是上仙资质,出生只不过是来人间渡个劫。不妨问问自己,牛蛙真的遍地都是吗?还是我们只活在系统给我们设定的“信息茧房”里?
其实,土豆和狗儿的行为和对学习的态度只是这个年级的孩子正常的表现,但是在太多优秀的同龄人的反衬下,使土豆和狗儿们显得不那么优秀和自信。
他们一方面想好好学习,另一方面也想自由玩耍;他们对有些知识因年龄的局限不能完全理解,却又不想让最爱的父母失望;他们一方面想表现得优秀,另一方面又抵御不了生活的享乐;他们一方面喜欢和家人、学校、同学相处,另一方面却渴望着打破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他们矛盾却又不敢反抗,只敢搞点小动作踩踩父母的权威边缘。比如:一会儿抠抠橡皮一会儿摸摸尺子、一会儿脱衣服一会儿穿衣服、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喝一口水。。。。。。
其实他们的行为不就是某些时刻的你我吗?比如沉迷于报复性熬夜不能自拔的豆妈;比如不到最后一刻不交稿的狗爹;比如闹钟响了三次却仍爬不起来做早餐的豆爸;比如。。。。。。这样想想,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充分的“气的牙痒痒”的揍娃理由了吧!
成人的世界里也充满着拖延症,也想用鸵鸟的方式来拖延即将到来的不想面对的事情。只不过成人会将拖延的情绪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拖延的工作立一个最后期限,以此来消减“拖延”给我们造成的麻烦。
另一种方式,就是试着将想要“回避”的东西变成自己喜欢的,不去和别人比较,纯粹的体会征服它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
如果不能喜欢它,就只能尝试着把它当作一个必经的历程,不要去想它可能带来的不快的情绪,只专注完成它的整个过程。
最后,以一个前天才发生的温馨的小故事结尾:
周四土豆的作业有点多,而且,她当天需要上英语课外辅导到晚上9:00。等回到家,盘点完作业,她“绝望”地哭了起来。
“妈妈,我今天写不完了!我们有语文、英语的听写、默写;有写作文片段,还有仿写句子、预习课文、英语打卡、数学练习。。。。。我不想去上学了,明天肯定要罚站的!”
我也算了一下,如果真的高质量完成,估计得到12点以后了。我想了想,安抚她:“你别急,也不要拒绝写。我们一步一步来,先做听写和默写,因为明天需要过关。”
就这样,我们做到了11点,可还差“句子仿写”没能完成。
我灵机一动,想起老师曾经发过的“免作业券”。
于是,我和土豆一道,将“免作业券”贴在作业本上,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
没想到,第二天,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还表扬她不仅默写出了书本上的内容,还多写了一些课外常识。对于没有完成作业但是使用了“免作业券”这件事,老师的评语:“很用心,很聪明!”
瞧,世界上真的没有那么多不可能,也有很多温情脉脉的结尾。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们,都微笑地面对吧!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