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书目选读这样教孩子更有效
TUhjnbcbe - 2021/6/6 1:39:00

一、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这样纠结——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没有哪一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渴望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质人。中美家庭教育的一个区别,就是美国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的成功者,而不是一个虚幻的“天才”。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家长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式家庭素质教育的小环境?*全愈通过20多年对美国教育的深入观察,和近十年来与中国年轻父母探讨家庭教育的独特体悟,告诉中国家长:要判断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只能在终点,而不是在起点。在本书中,*全愈分享了做父母需要的智慧和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怎样惩罚犯错的孩子?要不要培养“懂事”的孩子?在过去的20年中,本书已经帮助数以百万计的父母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父母和教师日常手册。

二、第一章第一节选读“能读一千个博士学位吗?”

最近,出版界和新闻界掀起了一股天才教育的热潮。什么哈佛奇才,剑桥天才。留级偏才,退学*才.......与过去的少年天才班的宣传不同,这次“天才教育”炒作的风源有所转移,要么是留学,要么是退学。

不管是留学还是退学,其炒作的焦点都对准了中国千千万万善良的家长的“望子*”心态。留学自然不必说了,就是退学也是以“*”的姿态退的:君不见,才20岁就成了某个学派的开山鼻祖.....

有不少说是宣传素质教育的书,仔细读来基本上说的都是应试教育、智力开发的东东,充其量也就是谈了些培养孩子应试的素质之类的体会。

天才只是少数,某些人推崇的所谓“天才教育”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当然,培养出了少数天才,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也是益于大众的,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适度的天才教育。但是,是不是家家户户都应该搞天才教育?是不是一本据说是绝版了的天才教育的书就能使千千万万“望子*”的父母的心愿得以实现?这实在值得善良的父母反思。

素质教育绝不是仅仅属于少数人的天才教育。素质教育更贴近凡人教育、平民教育。素质教育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各种各样的社会人才的教育。

一个人的智商的高低,基本是先天就由造物主“搞定”了的。我们后天的智力开发,只是把潜在的先天智力因素充分开发出来。有的人说,现在的人的脑力只开发了5%;更有甚者,说是只开发了千分之一。你们信不信?我是不信的。按照这个极端的说法,即使退一“万”步,也只是开发了千分之一。我就不相信,我还能读一千个博士学位,就算5岁开始读博士,那可是要每年读20多个,每月读两个博士学位呀,完全可以把清华北大的所有博士专业读几遍。我承认智力开发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最好不要误导善良的老百姓。

大家都明白天才是少数的道理,但很多善良的父母又以为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就像挤牙膏一样,你压一压,就多出一大截;压两压,又是一大截。人的脑力才利用了那么小的一部分,难怪说“棍棒下面出天才。”

倒是被人们忽略了的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后天进行培养的情商,还有极其巨大的潜力,反而被人冷落了。

关于培养创造力还是开发智力的关系问题,请参阅有关章节。在这里我只是想强调一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进行情商教育。一个人只要有健康的情商,即使智商一般,也能成功;反之,一个有高智商但情商不健全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我们为什么总是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智力开发上,而不重视,甚至忽视每个人都可以后天进行培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情商教育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目选读这样教孩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