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7/4 2:29:00
周国平曾说,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看过、听过很多书,甚至逼迫自己每天读书打卡,但是过段时间,依旧什么也想不起来;2.看了很多工具书,但是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却还是无法用书中的方法解决问题;3.年,新书品种规模达17万种,每本看起来都有用,于是囤了很多书,却还是不知道看什么;?我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但就是用不上。???这是因为读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目的,也应该去读不同的书。台湾作家??郝明义在《越读者》??这本书提到,?读书就像饮食一样,饮食帮助我们长身体。读书让我们长知识和智慧,这里面有4种??元素,就像饮食一样。??第一,主食让我们吃饱。(比如米饭、炒饭、水饺、馒头等等)生存需求的阅读:为了寻找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例如:《别让面试输在表达上》,《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认知觉醒》等等。第二,美食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比如鱼、虾、牛排、大闸蟹等等)思想需求的阅读: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不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直接提出解决之道,而是从一个看来间接,但是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一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例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理想国》,《身份的焦虑》等。?第三,蔬菜、水果,帮助我们吸收纤维质。?工具需求的阅读: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文、典故与出处,帮助我们消化知识。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等。第四,甜食,帮助我们补充糖分。休闲需求的阅读: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追求就是口感。例如,《明朝那些事儿》,《长安十二时辰》,《白夜行》等。饮食的重要,贵在均衡。不论你个人如何区分四类饮食,区分之后,总要维持均衡的吸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需求,设计自己阅读的书目,有选择、有系统地去读书,而不是现在什么热门读什么,别人推荐什么读什么。那么对于读书,你有什么期待?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想通过读书来变现?对不起,你可能想多了。在拿到以上结果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但不限于认知提升、持之以恒的行动和复盘,以及核心能力的系统提升。其中,行动的前提也是认知的改变,不然我们都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基于认知提升和核心能力建设作为个人成长基础的逻辑,印象笔记联手人民邮电出版社,共同发起“21天知识卡片行动营”。仅仅看书进行信息输入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67%新学的知识会在一天后遗忘。所以,你需要存储信息。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查询。梅棹忠夫,“信息化”概念的鼻祖,在《智识的生产技术》中提出,知识卡片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灵活地进行智识生产的方式。知识卡片的本质,是「输入、整合、提炼、分享」的过程,有助于辅助记忆,降低知识获取难度。相对于动辄几千字的长文或思维导图,知识卡片短小精悍,对于大脑记忆压力较小,方便回顾。对于一本书、一篇文章而言,精华约占20%,80%是作者的论述过程。知识卡片正是将最精华的20%呈现,便于日后回顾、复盘。本次活动,我们选取了三本“主食类”书籍(《无限可能》,《多维度思考》,《即兴演讲》,用21天的时间,每周一本书,帮助你从学习、思维和表达这三个方面,由笔记侠知识卡片副理——鹅妹子带领大家,通过知识卡片提炼书中精华内容,动手又动脑,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能力。(大家可以购买纸质书,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