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线上授课心得
——田林琳
----------今年年初,我们遭遇了“新冠病*”,在这非常时期,高校如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信息人本着科学严谨、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认真研读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并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早早就着手为线上授课调查、研究、撰写实施方案。本学期我教授17软件工程专业《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假期准备,到第一堂课的实战,感触颇多,现将我的经验与大家作以分享。
一、假期的准备
1.课程教学资料的准备
该门课是《百门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授课教师有两名——田林琳(17软件1,3班)、韩志敏(17软件2,4班)。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线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我们都保持高度一致。
根据上一轮的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安排,实验设置上都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教案、教学日历、实验指导书等相关文档。
2.线上教学的准备
(1)授课平台的选用
《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在年前申报了“-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课程”项目,这个项目提供一个功能很全面的在线教学平台,我们学院统一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注册。并要求每个开课教师和班级必须有至少30分钟的试用。通过师生模拟授课,我们发现这个教育平台有课程视频、课程资源、课堂活动、考试等诸多功能,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师授课和开展课堂活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抢答只能看到谁抢了,不知道他答了什么”,“老师添加学生信息后,没有权限删除”等。我们都将试用的结果给学院以反馈,学院领导针对问题给予了帮助和指导,使得老师都可以正常使用系统完成教学流程了。
(2)线上教学流程的设计
面授与线上授课有着“天壤之别”,教学内容能否和面授一致?教学方法在线上如何开展?教学手段如何合理利用?如何考核、确认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老师针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梳理,最后确定了“老师+学生+教学平台+沟通平台”,这样“四合一”的课堂模式,以我的《软件项目管理》第一节“概述”为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大家看完我们的实施方案可能会觉得做得太细太多了,其实这只是我们准备方案的一个缩影,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线上教学,我们有太多的担忧,我们不细想这些流程,就不敢保证给学生的是“保质保量”的课堂。
当然,计划的再周密,也可能还会有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们还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了各种应对的预案。比如:我们担心网络视频不能正常播放,提前对视频进行了录制;我们不知道平台能否承受网络压力,我们自己又调研试用了其他的云班课,钉钉,智慧树,腾讯课堂等工具。信息的领导和教师们,为线上授课,一直奋战到临上课的前一秒!
“二、第一节课堂实战
1.课前准备
在开课的前一天,3月1日周日下午13:00,全体师生进行开课前最后一次实战演习,对平台的签到、测试功能进行了验证。并下发了课堂要求及预习资料。良好的课前准备让学生们了解了课堂要求,熟悉了课程内容、感受了上课模式。为正式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实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也不为过。经过假期周密的筹划和准备,今天终于迎来“闪亮登场”的时刻。周一早上7:30,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开机,联网,打开教育平台,然后——看到了如下的画面:
当时的血压有点像过山车,呼~的窜上去!但很快又嗖~的落下来,之前做的很多风险预案马上在我的头脑里闪现,所有的课堂环节我们都有备选方案,即刻启动应急方案!
2.1签到
经过反复确认教育平台不能恢复正常工作后,我们转用QQ数字接龙,班委确认的方式进行签到。
2.2课程要求与课程思*
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大三的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运用管理的方法去计划、管控项目。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伊始,老师通过录制视频,将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内容和课程考核标准给学生们做以介绍。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学习兴趣,自发主动的进行课程的学习。
2.3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项目,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5个标准过程组。学生在大三阶段已经具备了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所以老师在介绍概念的时候,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群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给出答案,同学间思维碰撞,老师给与补充,逐步让答案趋于完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这些概念就不再是书本上“晦涩”的“死概念”,它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的总结,是学生自己的认知,这样,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在项目中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后续的课程会涉及学生的实践环节,在第一次课上,老师也说明了学生分组的安排,之后课堂上还会发起语音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环节。
相比线下教学,在线教学的课堂管理是一个“难点”。看不到学生,如何确保学生一直在听?他们听懂了吗?会用吗?为此,老师们也想了很多办法。
(1)不定期的签到
签到不局限于课程初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发起全员回复的操作,以确认学生实时在线。
SUMMER(2)随机提问
通过点人,抢答,必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时刻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随时可能被叫到。
(3)记录课堂笔记
课堂活动如何能覆盖到班里每一个人,提升学生参与度?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让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答案和理解记录下来,课后拍照发送给老师,老师通过这个记录能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以便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反馈。
2.4课后扩展
每次课都会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内容包括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输出,以及扩展学习的知识点。
三、结语
开学第一堂课,有些“小惊险”,更有“大惊喜”,老师的时间把控的非常精准,课堂内容也全部讲授完毕,学生也对这种“新鲜”的授课模式非常感兴趣,课堂互动非常积极,课后任务也完成的非常积极,参与度甚至比面授还高。这离不开我们假期为线上授课调研、准备的辛勤付出。学校、学院也都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