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开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自我内卷躺平不平白皮书
TUhjnbcbe - 2022/8/3 8:53:00
近一周以来,一直想快点输出《认知觉醒》的感思,这样好开始继续下一本书(与高人继续谈话),总觉得这本书给我的知识触点太多,细细讲来又有些分散或有些照搬书本的意思,直到今天一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不如就把所知所感和打破我原有认知的触点呈现给大家......这本书讲解了人作为靠大脑为王的物种,如何科学认知大脑。首先,大脑分为三个区域: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如果按照人类年龄类比,3.6亿年前爬行动物演化出本能脑,今年岁;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演化出情绪脑,相当于55岁;距今万年前,人类在前额区进化出独有的“理智脑”,还不满1岁。其次,这三重大脑的作用:本能脑:结构简单,只一个原始反射模块,能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好吃的就想吃,遇到危险就逃跑,遇到心仪异性就追求等。)情绪脑:能趋利避害转化危机(比如,恐惧情绪能提醒远离危险,兴奋情绪能更专注捕猎,愉悦情绪能增强同伴间亲密度,而伤心情绪能迎来同情者的关爱等。)理智脑: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等第三,按照高级排序:理智脑大于情绪脑大于本能脑第四,按照力量排序:本能脑大于情绪脑大于理智脑不满1岁的理智脑的力量是最薄弱的,同时也是发育成熟最晚的,三重大脑分别在2岁、12岁、22岁左右发育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普遍我们在大学毕业前心智总会显得幼稚不成熟的原因。在我们的大脑里大约有亿个神经元活跃细胞,其中本能脑和情绪脑占近八成,所以它们对大脑有着更强的掌控力。同时,它们把握住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离心脏更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优先得到供血。另外,本能脑和情绪脑掌管着人体最重要的地方——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时刻掌控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调控着呼吸、心跳、血压,并且运行速度极快,至少可达1千1百万次每秒,堪比世界上运行最快的个人计算机;这一点,理智脑就要逊色很多,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并运行时非常耗能。种种表明,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全部的决策都被本能脑和情绪脑裹挟。但这并不能责怪本能脑和情绪脑,它们不管何种因素让我们做出决策,初衷都是为我们好,只不过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决策很像有些父母的观念往往与现代社会脱节,因为它们以为自己还处于原始社会。亿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危险、匮乏的自然环境生活,对他们最重要的事则是生存,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借助本能记下类似的危险场景和借助情绪的力量佯装愤怒或妥协,对食物即时享受,对舒适产生强烈欲望,才不至于被吃掉、被饿死。并且还要节省能量储存力量,像思考、锻炼这种耗能高的行为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被本能脑排斥;而不用动脑的娱乐消遣行为则深受情绪脑欢迎。因为这些原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自然形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而这些天性往往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某音、王者某某等社交和游戏平台显然利用了本能脑和情绪脑还没来得及进化的Bug默认天性——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那有人就问了,每每这个时候理智脑就不能发挥作用吗?它确实与本能脑和情绪脑抗争了,但由于力量对于他们来说太渺小,最后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局面,然后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影响下,理智脑还会为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大脑看作一个公司,本能脑是公司里资历很老的员工,而情绪脑年富力强,但他们都没有什么文化和事业心,只在乎眼前安逸和舒适,理智脑作为公司经理,富有远见且身居高位,但因为太年轻,没什么威信,做出的决策经常被两位老员工蔑视,而且经常收到两个老员工逼迫让经理为他们糟糕的选择做合理的解释——谁让你这么聪明呢,那你说说为什么我这么做是正确的!而弱小的经理也只能乖乖就范......人,生来混沌,成长就是消除模糊。普通人只能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对他们来说主动觉醒和科学成长全靠运气。大脑其实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如果我们习惯感情用事、不假思索,那感性思维就会占据主导;若是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那理性思维就会占据上风。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能自我巩固——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固有习惯跳出,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三重大脑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理智脑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因为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以下列举四个方法让理智脑更强大,分别是:冥想、运动后1—2小时高难度学习、阅读、每日反思(兼顾了输出)

冥想,又称大脑肌肉锻炼;同时也是一条隐藏赛道

人类大脑看起来很厉害,但意识所能处理的信息数量并不多,平均为7个左右。比如,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只能记住六七件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又接收到一个新的信息,那你只能移除一个旧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事情多了经常会忘记其中一两项的原因了。类比一下,想象自己的脑子里有7个小球,经常分心走神的人会经常遇到一个球在播放背景音乐,一个球在想晚上吃什么,一个球在担心即将到来的业绩考核......真正用于业绩的小球或许只有三四个,而其他小球还在干预或压制真正作用的小球。而真正业绩好的人他们却能够长时间让“7个小球”同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我内卷躺平不平白皮书